【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耳朵嗡嗡作響,從此陷入失眠和耳鳴的惡性循環!現代人或多或少經歷過耳鳴症狀,例如在非常安靜的環境中耳朵嗡嗡作響,或是突然幾秒鐘出現耳鳴,但有些人是在日落後開始感到耳鳴。原本睡眠品質就不佳,此時如果連耳中的噪音也來湊熱鬧,如同陷入失眠和耳鳴的惡性循環。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要治療耳鳴,應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除了調整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服藥應有耐心,療程中若擅自停藥,恐造成病情逐漸加重,且持續不停地發生耳鳴症狀。
內耳神經萎縮退化 是造成耳鳴的最主要原因
人體耳朵的構造相當複雜,內耳是由蝸牛體和三半規管所構成,其中蝸牛體掌管聽覺,三半規管主司平衡。至於為什麼會發生耳鳴?李宏信醫師解釋,這是因為內耳蝸牛體裡的神經細胞病變導致,他舉例,就像是草皮不澆水會乾枯,血管必須將營養帶至神經,神經才能繼續存活。假設膽固醇過高、血管不通暢,嚴重在心臟會發生心肌梗塞,在腦部會引發腦中風,同理,若內耳微血管阻塞、神經壞死且會發生耳鳴重聽,就屬於「內耳中風」。
內耳血管阻塞常見是由於老化引起,因為內耳血管循環不良、神經退化萎縮等因素引發耳鳴。中老年人往往睡眠品質差,進而誘發耳鳴,抑或耳鳴愈大聲就愈難入眠,造成失眠和耳鳴互為影響;而年輕患者常因為用腦過度、緊張、焦慮、過勞或面臨業績壓力等,容易造成內耳血管過度收縮、血流不暢,也會引發耳鳴,臨床上常遇見電腦工程師、年中作帳的會計師或面臨大考的考生,都是耳鳴好發族群。
耳鳴依嚴重度分5期 中重度者需長時間治療以免復發
其他引起耳鳴的原因還包括病毒感染引起的內耳神經炎、早期服用治療結核病或瘧疾的藥物,或經由外力如車禍撞擊頭部之後遺症,甚至夫妻吵架一言不合賞耳光,以及演場會過於靠近音箱、或是長戴耳機聽音樂等,對內耳神經都會造成傷害,進而引起耳鳴重聽的後遺症。要如何衡量耳鳴的嚴重程度?李宏信醫師將之分為5個時期:
第1期:夜深人靜時偶爾會聽到耳鳴聲。
第2期:傍晚之後才聽得到耳鳴聲,白天聽不到。
第3期:夜晚時聽得到、白天也常聽得到耳鳴聲。
第4期:整天24小時都能聽到耳鳴。
第5期:耳鳴聲如影隨形,甚至變成尖叫聲,讓人難以忍受。
初期的耳鳴經過適當休息,多能不藥而癒,若耳鳴愈來愈明顯,不治療恐破壞聽覺神經,嚴重導致重聽、耳聾。李宏信醫師說明,耳鳴治療的原理必須打通血路、促進血管暢通,再來應給予神經足夠的營養幫助滋養活化,包括維生素B6、12及硒,以及抗自由基3大類藥物,必須花費較長治療時間、規律服藥,透過藥物滲透作用深入密密麻麻的血管,促進內耳神經進行修復,則才能改善耳鳴與聽力。
常有患者問:「醫師,耳鳴會不會斷根?」李宏信醫師指出,耳鳴治療過程會從大聲變小聲、再到斷斷續續,最後消失,但有可能幾年後因為一陣子作息不正常、情緒激動又會發作。因此除了遵守不熬夜、飲食少油鹽、心平氣和,做好身體保健,如果一旦復發,只要及時治療,很快就能獲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