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小酌1杯助眠 酒精成癮者可能是大腦被綁架了!

3907
陳盈臻 報導
酒精與大腦
▲酒精代謝與個人體質有密切關聯,飲酒量愈大,需要代謝的時間愈久,並非短短幾個小時的睡眠就可完全代謝掉。(圖/ingimage)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近年來由於酒駕肇事案件屢屢占據新聞各大版面,其所造成的傷害往往怵目驚心,讓民眾對於酒駕的態度愈趨厭惡反感。然而,民眾卻習慣於酒精的普遍存在,取得方式仍舊相當容易。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2017年18歲以上成人過去1年的飲酒率為43%,曾經醉酒盛行率為14.3%。即使是法律不允許飲酒的青少年,12至17歲曾飲酒比率為27.7%,過去1個月飲酒盛行率為8.2%。大家似乎輕視了酒精造成的危害,事實上,酒精造成自己與他人的傷害最為嚴重,甚至遠超過任一毒品。


酒精代謝物「乙醛」 傷害腦部最嚴重恐造成失智


關於酒精對身體的危害,如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胰臟炎等已為人所熟知的疾病。此外,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為世界衛生組織所認定的1級致癌物,飲酒容易導致許多種癌症的發生,特別是有近半的台灣人代謝乙醛的乙醛去氫酶活性不足,容易累積高量的乙醛在體內。而人類的大腦是最容易受到酒精傷害的部位,特別是未成年人的腦部發育尚未成熟,受到酒精影響智能,造成失智的現象並不罕見。


酒精攝取量要注意 藉酒助眠反而睡眠品質不佳


至於許多民眾認為飲酒有助血液循環,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但近年來的科學研究指出,酒精危害致死的風險遠高於心血管保護的效果,醫學界已不再建議以飲酒來預防心血管疾病。酒癮者身上常見的大腿股骨頭壞死,恰好也是酒精造成血液循環變差的證據之一。有許多人會借助酒精入睡,殊不知酒精對健康的傷害,比起安眠藥物的影響更為嚴重!酒精會改變睡眠結構,造成淺眠、多夢、早醒、片斷睡眠,整體的影響是負面的。


即使酒精的傷害如此明顯,酒品及酒類廣告皆標有「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的警語,然而,目前國人在許多聚會中仍經常飲酒,且絕大多數民眾卻不清楚喝多少酒才算過量。目前衛福部建議男性每天飲酒量不應超過2個酒精單位(大約2罐330c.c.的啤酒),女性或年長者每日飲酒量不超過1個酒精單位(大約1罐330c.c.的啤酒),在不得已需要喝酒的場合下,提供飲酒不過量的參考。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喝酒與安全的關係,近年來酒駕常見於聚餐後返家時,或是晚上在家喝酒,睡一覺後早上出門被取締,是因為酒精代謝與個人體質有密切關聯,飲酒量愈大,需要代謝的時間愈久,並非短短幾個小時的睡眠就可完全代謝掉,身體尚在酒精的影響下,避免從事危險的工作及駕車,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酒精成癮非小事 喝酒戒不掉應尋各醫院成癮防治科


如果民眾或身邊親友想減少飲酒,卻停不下來,有可能是大腦被酒精給綁架了,此時單靠個人意志力來戒酒是不夠,需知成癮是種慢性的大腦疾病,是可以治療的,建議民眾可至各醫療院所成癮防治科、精神科或身心科尋求協助,進行詳盡的評估與完整的治療。目前醫療上除了針對酒精戒斷症狀、合併的精神疾病如憂鬱症、失眠有藥物治療外,自去年開始,台灣也引進在國外行之有年的酒精抗癮藥物(那曲酮、阿坎酸),提升病人戒酒成功的機會。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成癮防治科主任張志誠表示,除上述抗癮藥物外,奇酒癮形成的原因複雜,除正確認識酒精外,了解飲酒背後成因,及飲酒的高風險情境,有助於避免病人再次復發。同時,增加良好的人際互動、家人的支持鼓勵與環境(如敬酒文化)的改變,都是酒癮病人回歸正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環。唯有社會大眾意識到酒癮治療的重要性,提供病人願意就醫的氛圍,我們的社會便能更健康、更安全。


❤【NOW健康】關心您: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異位性皮膚炎難擺脫? 林明秀醫師來解答!
▸不是什麼都放冰箱就能萬年保鮮 藥品存放牢記3不原則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