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潛血陰性別高興太早! 因為大腸癌不一定會出血

7178
陳敬哲 報導
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部長陳皇光
▲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部長陳皇光提醒,糞便潛血檢查有偽陰性與偽陽性疑慮,必要時最好搭配大腸鏡篩檢,才能真正降低大腸癌的生命威脅。(攝影/陳敬哲)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國健署日前發布2017年癌症登記,大腸癌蟬聯12年全國發生率第1位,然而就算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大腸有異常組織,也不一定檢出陽性。幸好大腸癌屬於慢性癌症,糞便潛血檢查價格低,可以增加檢查頻率,搭配大腸鏡檢查,就能有效降低大腸癌危害生命的機會。


糞便潛血檢查偽陰性高達75% 大腸異常組織不一定都會出血


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部長陳皇光表示,統計機構內檢查確診大腸癌病患,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比率僅有25%,高達75%呈現陰性,由此可見糞便潛血檢查有很大機會不一定能發現大腸內的異常組織,特別是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癌細胞,表面具有一定厚度,不一定會因摩擦出血,當然也有可能是檢查當下糞便較軟的緣故。


陳皇光同時強調,即便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也不一定是癌細胞或瘜肉導致,例如痔瘡出血,就有可能造成偽陰性。因此最好降低大腸癌危險的方式,不但要做糞便潛血檢查,也要搭配大腸鏡確認。陳皇光補充,機構內接受大腸鏡檢查民眾,約16%發現增生性瘜肉、約13%檢出腺瘤(初期癌症)、約0.16%惡性腫瘤。


增加糞便潛血檢查頻率 搭配大腸鏡效用更好


陳皇光也說,雖然糞便檢查有偽陰性與偽陽性疑慮,但仍然是大腸癌最佳檢查的方式之一,因為非常方便,價格也很便宜,如若增加檢查頻率,仍然有機會在大腸有異常組織的初期,察覺到病變趁早處理;然而小資族如果想要進一步檢查身體,大腸鏡篩檢就是好選擇,不但高成本效益,早期發現治療效果也非常好。


生活習慣不佳 許多人都有大腸癌危險因子


陳皇光提醒,機構內多項檢查項目中,都能發現大腸癌危險因子。3年內接受檢查的民眾有高達80%維生素D量不足,顯示戶外活動量非常少,同時體脂率也有60%異常,脂肪肝異常也有46%;同樣顯示許多民眾體重超標,很有可能是飲食習慣不佳導致,缺乏活動與不當飲食習慣,正好都是大腸癌高危險因子。


陳皇光建議,降低大腸癌發生風險,必須改變生活習慣,增加活動時間,風險高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至少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發現異常時應搭配大腸鏡確認,假使沒有異常,每3年安排1次大腸鏡檢查;如果發現有腺瘤,特別是絨毛壯腺瘤,1公分以上,數量在3顆以上,1年後就必須再次大腸鏡複檢。


更多NOW健康報導
▸食品安全從整理冰箱做起 5步驟防堵細菌腐敗食物
▸熟齡男不能說的「泌」密! 下水道不通恐釀洗腎危機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