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在乍暖還寒之際,由於溫度與溼度的變化,皮膚未能即時調節,很容易出狀況,不過,在這段時間內,只要多留意皮膚的變化,維持良好的作息,若有需要再借助藥物,即可讓自己擁有亮麗的肌膚。
春天的天氣型態相當不穩定,一下子好像已經要進入夏天了,但馬上卻又可以再將大家帶回到冬天的氛圍。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鄒嘉倫表示,由於溫度與溼度的不穩定,很容易造成皮膚敏感不適,甚至是乾燥脫屑,或是出現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等問題狀況。
狀況 1:脂漏性皮膚炎
皮脂腺最多的部位,就是脂漏性皮膚炎最容易出現的地方。輕微的脂漏性皮膚炎會出現頭皮屑、頭皮癢等症狀,嚴重則會在頭皮出現紅色且有厚皮屑的斑塊,會在眉毛附近、鼻側或是下巴、耳前有發癢或是發紅性的脫屑。
脂漏性皮膚炎的發生原因不明,一般認為與體質有關,也有人提出是因皮膚上的皮屑芽孢菌過度增生所致。對於脂漏性皮膚炎,目前只能採取症狀治療,且絕大多數會一再復發,無法達到斷根的目標。
狀況 2: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皮膚過敏性發炎的疾病,春天因溫度上升,花粉與污染物增加,易引起皮膚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症狀是皮膚發癢,且常會突然發作,尤其在晚上更加嚴重,確切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懷疑與免疫系統異常和過敏體質相關,患者常會伴隨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
外在環境的刺激也會讓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症更加嚴重。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很敏感,容易對空氣污染、花粉、食物等過敏原產生反應。另外,流汗、皮膚摩擦、氣候變化、情緒波動等刺激,也會讓病情加重。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目標是止癢、抗發炎及回復皮膚保溼度,傳統的治療方式是局部使用含有類固醇的外用藥膏,以及外用保溼乳液滋潤皮膚,以減輕乾癢的症狀。若症狀嚴重,則可給予口服抗組織胺或口服類固醇來治療。
狀況 3:溼疹
溼疹是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造成溼疹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為環境因素與個人因素。環境因素像是接觸到金屬、皮革、化妝品、保養品、花粉等,或是因氣候改變、日光、乾燥等因素所致;至於與先天體質有關的異位性皮膚炎,或免疫調節問題、壓力等,也會造成溼疹的表現。
季節變化,皮膚經常會感到乾燥脫屑,雖然春天的溼度相對提高,但仍不夠潮溼,且在季節交替之際,皮膚油脂的分泌系統也未能即時調整,容易導致皮膚太乾而脫屑。
另外,在季節交替時分,皮膚的新陳代謝會逐漸加快,汗腺與皮脂腺的分泌增加,痘痘、粉刺等困擾也會開始浮現。
狀況 4:黴菌感染
在夏天來臨之前,還會再遇到惱人的梅雨季,因溼度高,容易有黴菌感染,香港腳或身體上的體癬、屁股的股癬,也容易出現。
若是因皮膚太乾燥而出現皮膚狀況不佳,宜加強保溼工作;而若為氣候交替而使得皮膚敏感,或是對花粉、空氣污染過敏,且過敏情形嚴重的話,則需由醫師開藥。此外,作息不正常也會加重病情,應避免熬夜,且不要吃太過刺激的食物。
梅雨季節要特別注意保持身體的乾爽,在黴菌感染中,最常見的就是經常悶住的足部了,所以足部一旦被雨淋溼,應盡速換上乾淨的鞋襪。若已感染黴菌,一般會出現患部脫屑的症狀,有些人還會伴隨搔癢,可擦些抗黴菌藥膏,療程至少要2至4周。
狀況 5:曬黑、曬傷
春暖花開,是很多人選擇郊遊踏青的季節,而且認為好不容易離開陰冷的天氣,得好好曬曬太陽。雖然春天的陽光不像夏天那麼毒辣,但在過了冬天之後,春天的陽光會慢慢以較大角度照射,紫外光的照射較強,且日照時間延長,務必開始加強防曬。若不注意防曬,仍會引起曬斑、雀斑色素加深、皮膚老化,也會提高皮膚癌的風險。
防曬可根據自己的生活狀況補充係數高、質地較清爽的防曬乳液。當皮膚遭受太陽照射而感到紅腫或刺痛時,意味原本使用的防曬品補充不足;皮膚曬傷時,若症狀輕微,可自行在家使用冰袋或是蘆薈冰敷,但若症狀嚴重,還是得尋求治療。
狀況 6:痘痘、粉刺
春夏因溫度上升,汗腺與皮脂腺分泌旺盛,容易造成痘痘和粉刺,為了避免毛孔阻塞,這個時節應加強清潔工作。清潔以皮膚不會感到乾澀為原則,洗臉的次數不宜超過3次,以免清潔過度,促使皮脂腺加強分泌,反而讓臉上更油了。
清潔用品的選擇以清爽、無刺激性產品為宜。春天的皮膚因皮脂腺逐漸恢復分泌的活性,但重新適應氣候變化的分泌仍不穩定,皮膚偶爾會覺得乾燥,在這個時節最好選用溫和的洗面乳,且不要使用太熱的水洗臉,或是過於頻繁的去角質。
此外,鄒嘉倫強調,配合季節變化,保養品也要更換,冬天使用滋潤性較強的乳霜,在春天使用可能太過滋潤,建議改用質地較清爽,但仍具保濕作用的保養品,盡可能選擇無香精和無防腐劑的產品。
雖然臉部因皮脂腺分泌較旺盛,不需再使用冬天用的滋潤性產品,但眼唇周圍的肌膚較薄且皮脂分泌較少,除臉部的保養品外,也要加入眼唇專用的保養品,以滋潤較脆弱的皮膚部位。(文/常春月刊提供)
編輯:王詩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