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公布2019年度10大疫苗新聞,第1名由「公費流感疫苗全面升級4價」與「拒打疫苗導致全球麻疹大流行」2項議題並列,顯見流感對台灣的影響性,但仍有部份民眾對於疫苗的安全性認知不足。
今年登榜流感疫苗議題,除第1名「公費流感疫苗全面施打4價」外,其他包括第3名的「WHO延遲公布流感疫苗選株」、第4名的「公費流感疫苗分批接種」,以及排名第6的「流感疫苗全球生產及供貨時程延後」。
今年我國公費流感疫苗升級4價政策廣受肯定,台灣目前設定大約26%的人口可以公費接種4價流感疫苗,但WHO延遲公布選株,影響後續全球疫苗供貨的時程,致使流感疫苗延遲開打,疾病管制署比照往年分批接種,但仍有部份民眾擔憂爆發非預期的流感疫情。
臺中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表示,台灣擁有完善的防疫政策,民眾無須過度擔心。在疫苗供應無法滿足全部對象同時開打的狀況下,最應考量如何阻斷社區大流行,降低高風險族群感染,減少其併發重症或死亡,例如:學生接種疫苗,可阻斷擴大疫情的流感傳染鏈,形成1個社會保護網,健康的醫護人員則是維持高品質醫療的必要條件。
另一方面,因應全球麻疹流行的疫情,麻疹疫苗的關注度由2018年僅1則新聞入榜,提升至今年的4則新聞入榜,包含與流感並列榜首「拒打疫苗導致全球麻疹大流行」、第5名「台灣麻疹病例境外移入」、第6名「醫護人員與其他高風險人員需考慮追加麻疹疫苗」與第9名在防疫前線所面臨的「台灣麻疹病患的症狀與檢驗常常無典型表現」議題。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呼籲,台灣自1978年起全面實施公費接種麻疹疫苗,只要曾經得過麻疹,就具有終身免疫力,因此我國4、5年級生多具有足夠抗體,兒童剛打完疫苗抗體也較足夠,倒是1978年起接種民眾,抗體漸漸消失後成為感染風險較高的族群,容易形成防疫漏洞。因此若欲前往麻疹疫情高風險地區的民眾,由於施打疫苗後需要時間產生保護力,建議出國前盡早施打疫苗。此外,旅遊期間應勤洗手、注意咳嗽禮節、戴口罩、減少觸摸口鼻、避免出入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的場所,避免傳染病上身。
10大疫苗新聞榜第8名、第10名分別為備受家長關注的腸病毒疫苗研發近況,以及近年漸升的百日咳病例。這2種疾病皆以嬰幼兒感染後症狀較為嚴重,其中腸病毒以6歲以下孩童為好發族群,且容易發生校園群聚感染;6個月以下嬰兒是百日咳重症高危險族群,感染源則多為家中青少年及成人。目前針對容易出現重症及死亡案例的腸病毒71型疫苗,已經進入第3期臨床試驗,預計最快明年就能問世。
對於傳染性疾病預防工作,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呂俊毅秘書長提醒,不同傳染性疾病需依照傳染途徑,做有效的預防。以百日咳而言,其症狀不典型,但在嬰幼兒遭感染後果嚴重,接種疫苗是防範百日咳最有效的預防方法,但家長也需留意因為保護效力持續時間較預期短,青少年與成人追加注射,若是懷孕28至36周的媽媽們也可以接種保護嬰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