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淋巴癌遇上B型肝炎帶原者 可能引發肝衰竭

3682
陳敬哲 報導
淋巴癌治療
▲治療淋巴癌的同時應注意B型肝炎,最好採取預防性措施,降低肝臟衰竭風險。(圖/國家衛生研究院提供)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約有3,500人罹患淋巴癌,為國人癌症10大死因第9名。淋巴癌又稱作「沉默的癌症」,原因在於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像是發燒、咳嗽等容易讓人輕忽。

 

目前淋巴癌常見的治療方式為化學治療(含rituximab藥物),如果患者為B型肝炎帶原者(血液檢查表面抗原陽性),則需同時接受預防性抗病毒治療,來避免因為B型肝炎病毒(HBV)活化而引發猛爆性肝炎或肝衰竭等併發症。

 

如果這些淋巴癌患者曾感染過B型肝炎但目前已非帶原者,約有10%至30%的比例,在淋巴癌的治療過程中會導致B型肝炎再次復發,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肝臟失去代償功能而無法發揮作用,進而造成患者死亡,也就是說,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雖然癌細胞被抑制了,反而因為誘發B型肝炎病毒而造成肝臟病變。根據國際診療指引建議,這類淋巴癌患者如接受含rituximab化學治療,則應接受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而非等到患者發覺肝臟功能異常才去就醫,延誤了治療時機。

 

衛生福利部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癌症研究所及臺大醫院研究團隊共同合作,針對這群曾感染過B型肝炎的淋巴癌患者,依據現行做法遇到的困境提出2種改善策略,「常規B型肝炎病毒量檢測」及「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並分析這2種策略的成本效益。

 

研究發現,相對於「常規B型肝炎病毒量檢測」的方式,若在淋巴癌治療初期進行「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既能降低B型肝炎復發的機率,且比前者更具成本效益。

 

就這2種改善策略來說,以短期療程(含化療期間及化療後6個月)的患者而言,平均每人醫療支出可節省9,480元,以每年治療1,234位患者進行估算,每年約可省下1,200萬,不僅降低醫療成本,同時彰顯「預防勝於治療」的精神,研究成果發表於2019年6月份《臺灣醫誌》(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由於B型肝炎在我國的盛行率相當高,大約60%的成人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因此,淋巴癌與B型肝炎之間的關係相當值得關注。國衛院副研究員鄒小蕙表示,定期監測B型肝炎病毒量的治療策略相對被動,如果能採取主動的預防策略,及早進行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就能讓淋巴癌患者免受B型肝炎復發之苦,如此一來,不但能夠與國際趨勢接軌,也能體現「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價值,可謂雙贏策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