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近來知名藝人罹患大腸癌的新聞頻傳,大腸癌已成了不得不重視的病症。事實上,早在9年前國人的大腸癌罹患率即超越肝癌,成為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腸胃的保健觀念與檢查習慣,顯得日益重要。大腸癌是由腸道內的息肉轉變而來,檢查可透過兩個途徑:(1)大腸鏡檢查、(2)糞便潛血的初步篩檢。假設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為陽性,代表糞便有沾到血,即使這不意味罹癌,但還是會建議進一步做大腸鏡的檢查,透過病理切片化驗確認。
大腸鏡檢查中有許多需要注意的準備工作,國泰功醫診所胃腸肝膽科許舒淳醫師提醒,清腸是最重要的環節,在大腸鏡的檢查過程中,若糞便沒清乾淨、糞石遮住了息肉等病徵,就失去了檢查的意義。為了達到良好的清腸效果,在做大腸鏡檢查的前3天一定要進行低渣飲食,諸如:蔬菜、水果、乳製品、高纖豆漿食物須停止食用,而乳製品雖然沒有纖維質,但容易在腸壁上產生黏著物,會影響對大腸的觀察,因此大腸鏡檢查前也不建議飲用。
國泰健康管理健管師在檢前衛教時特別提醒民眾,建議在檢查前3日,可改食用白稀飯、白吐司、麵條、豆腐、蒸蛋、以及去筋、去皮雞肉和魚肉。另外像是無渣飲料(運動飲料、汽水)、不加蔥蒜的湯麵、無油清湯也是可食用的,檢查前1天,可吃白吐司、白稀飯、白饅頭等食物,過午後就食用代餐包,不再食用固體食物,並且只能喝無渣流質水份。
除了低渣飲食外,許舒淳醫師強調清腸藥的服用與飲水也相當重要,這就如同家裡的馬桶,需要足夠的沖水量才能將污漬清乾淨,清腸也是一樣的道理,因此服用完清腸藥後一定要多喝水,許醫師提醒,擅自使用清腸藥有可能會產生副作用,易造成電解質不平衡、脫水等問題,尤其患有心臟疾病、洗腎的患者,在不宜過度進水的情況下,更需依照醫師指定使用清腸藥,並搭配適量飲水來清腸。
近幾年,每年仍有破萬人得到大腸癌,儘管醫學上並沒明確定論什麼時候該做大腸鏡檢查,仍建議一般民眾可在40歲左右接受大腸鏡檢查,特別是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罹病的機會會比他人高一點,年紀也會輕一點,更需特別注意。此外,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往往容易被忽略,定期健康檢查防患於未然,才是正確的預防醫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