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糖友人數已突破220萬人,於世界糖尿病日前夕,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公布最新「糖尿病醫病認知調查」,發現罹病10年以上的資深糖友,對於危險併發症的關注度,卻隨著罹病時間越長而明顯下降。
事實上,每4個糖友中就有1人有心血管疾病;每5個糖友就有1人有腎臟病。種種數據均顯示,糖尿病的治療不僅僅只是血糖的控制與監測如此簡單,共病的預防更是關鍵。
根據糖尿病醫病認知調查,針對113位新陳代謝科醫師及452位第二型糖友進行醫病認知訪問,發現醫師及病人對併發症想法大不同,結果可見逾6成糖友認為血糖達標最重要,事實上卻有近6成糖友坦承自己HbA1c未達標準7%以內。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糖友若血糖控制不穩,等同於長期讓重要器官浸潤於高糖分中,容易導致各種嚴重併發症,像是大血管、小血管及周邊神經病變等;因此,今年美國糖尿病指引提出新觀念,以病人為中心,與醫護團隊討論、共同決策治療計畫,共病預防是一大重點。
杜思德指出,調查發現糖友不僅控糖達標比例低,對併發症的重視程度也與醫師不同調。糖友最重視併發症依序為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心血管併發症,然而隨著罹病時間增加,糖友對於心血管併發症的關注程度反而隨之下降。
杜思德強調,心血管疾病才是糖友最常見的死因,台灣本土的調查發現,因共病住院的資深糖友(平均罹病10年)中,有6成同時患有多重共病,其中心血管疾病就占了5成之多,資深糖友更應該注意。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進一步說明,2019最新糖尿病年鑑數據顯示,糖友併發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10年來持續上升,女性增加42.2%、男性增加37.9%;其次是醫病都擔心的腎臟病,台灣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比例10年來漲幅高達7成(70.8%),人數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糖尿病醫病認知調查也發現,患者清楚知道自已所使用的降血糖藥物的比例僅有3成,因糖友多合併有其他疾病,每日服用的藥劑種類多且複雜。多數臨床醫師除非碰上血糖嚴重偏高的個案,否則為避免患者醫囑性降低、擔心病情惡化,是不會輕易讓患者換藥。
不過糖友若是不清楚自身用藥,對於各藥物的共病預防效果所知便有限,相較之下就是被動的治療,因此常見患者大多等到真的發生併發生症後,才更換成具有共病預防或降低共病風險的用藥,此時恐已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調查結果也顯示,在得知藥物資訊後,9成以上糖尿病病人都是願意與醫師諮詢換藥,杜思德與蔡世澤聯合呼籲,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及歐洲糖尿病學會(EASD)早在2018年便共同發表國際最新糖尿病治療指引,內容中強調糖尿病照護首要目標即為共病管理,希望台灣的糖友也可以跟上國際趨勢更新治療的觀念,主動與醫師討論可以兼顧血糖及共病預防的降血糖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