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 癢到每天平均睡1小時

4557
【NOW健康 林芊聿/台北報導】
異位性皮膚炎者
▲圖黃毓惠醫師(左二)與朱家瑜醫師(右二)共同鼓勵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積極治療不要放棄。(圖/公關照片)

許多人都有過被異位性皮膚炎困擾的經驗,研究發現,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睡眠品質平均都不佳,用藥入眠比率為平常國人的1.5倍,4名患者就有1人沒工作,失業率為全國平均的7倍。

50多歲的呂先生這一生幾乎都在與異位性皮膚炎抗戰,每天24小時都受到干擾,症狀只有特別嚴重跟不嚴重之分,強烈的搔感癢讓他幾乎沒睡好過,運動手環顯示深眠時間平均1天僅有1小時。由於皮膚脫屑紅腫症狀嚴重,對於跑業務的他來說相當困擾,有時候連跟客戶握手都不好意思。由於症狀反覆發作,他成為皮膚科門診的常客,但治療效果有限,常令人憂鬱沮喪。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異位性皮膚炎並非單純的皮膚病,而是免疫功能失調的慢性疾病,因為絲聚蛋白突變,使皮膚的角質層功能缺損、保護力下降,皮膚容易喪失水分造成乾燥脆弱,一旦過敏物質輕易的進入人體,引發一連串過度發炎反應。黃毓惠指出,異位性皮膚炎常見4大特性為皮膚劇癢、慢性反覆發作、典型的紅疹分布、個人與家族有過敏體質,如果4項條件中符合3項,幾乎就可確診。

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特徵就是搔癢,反覆抓癢皮膚容易受傷,而細菌或其他感染物更容易趁虛而入。為了要對抗入侵物,免疫系統就會傳送更多的發炎訊號到皮膚表面,造成皮膚更加泛紅與發癢,形成「越抓越癢、越癢越抓」的惡性循環。根據統計,約3位成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就有1人屬於中重度發癢、發紅、脫屑、紅疹或是流組織液等病灶超過全身皮膚面積30%以上,嚴重者甚至全身一半以上皮膚都有病灶。

研究顯示,達8成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治療不滿意,傳統外用類固醇藥膏假如長期使用,可能會有使皮膚變薄的副作用。而口服系統性免疫調節藥物則可能導致肝、腎異常等,需要定期抽血監測。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指出,目前針對中重度與透過傳統治療反應不好等病友,則可考慮生物製劑,臨床顯示,可改善75%以上的紅腫面積跟嚴重程度。如果合併類固醇藥膏治療,半數患者搔癢問題都獲得明顯改善。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