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 晚期死亡率高

4422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
上腹部疼痛
▲台北榮總外科部主任石宜銘表示,胰臟躲在腸、胃及肝臟的後方,這讓腹部超音波也很難發現異狀,一般都是等到當胰臟腫瘤變大,引發上腹部疼痛,或是壓迫膽道併發黃疸,就醫後才被確診。(圖/ingimage)

以《京華煙雲》獲得第24屆金鐘獎女演員獎的金鐘視后李麗鳳,在21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壽67歲。媒體報導,她曾罹患過乳癌,化療近1年之後抗癌成功,但今年整個人變瘦、食慾變差,經確診為胰臟癌末期。

死於胰臟癌的名人並不少,例如,歌劇男高音帕華洛帝、音樂創作人梁弘志、民歌手黃大城、台語音樂大師洪一峰。臨床顯示,胰臟癌發生原因至今仍無明確定論,抽菸、酗酒以及家族史則是高風險因子。

胰臟的形狀扁長,橫躺於上腹部中央,可分為頭、頸、體、尾等4部位,主要功能為分泌胰液,幫助食物消化吸收,以及分泌胰島素、升醣激素來調節葡萄糖、脂質和蛋白質等新陳代謝功能。

台北榮總外科部主任石宜銘表示,人體腹部有著許多器官,胰臟躲在腸、胃及肝臟的後方,這讓腹部超音波也很難發現異狀,一般都是等到當胰臟腫瘤變大,引發上腹部疼痛,或是壓迫膽道併發黃疸,就醫後才被確診。早期胰臟癌症狀並不明顯,通常是到了晚期才會開始出現背痛、體重下降、沒有胃口、噁心、嘔吐、發燒、容易疲倦等症狀,部分晚期病患上腹部出現堅硬的腫塊。

在治療上,以「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為主,切除範圍包括胰頭、十二指腸、空腸上端、胃竇部、膽囊、總膽管等器官,手術過程複雜,危險程度高且時間較久。石宜銘指出,胰臟癌預後相當差,因為大部分病人確診時都到了晚期,無法開刀,平均存活期僅4至6個月。即使能夠手術,術後復發率高達9成,平均5年存活率低於2成。

石宜銘提醒,年逾40歲,常有上腹悶脹、持續腹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嘔吐、腹瀉或黃疸,且原因不明,就應該提高警覺,盡速至醫院腸胃肝膽科接受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等檢查。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