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最怕跌倒摔跤,70歲的王奶奶在家中浴室滑倒,跌坐在地爬不起來,在家人攙扶下至醫院急診,X光檢查發現髖部骨折,骨密度檢查結果為-3.0,嚴重骨質疏鬆,因跌倒碰撞而造成骨折。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宗樵指出,人體骨質密度約在35歲達到高峰,此後每年以0.5至1%速度逐漸流失;到了50歲流失速度更快,以每年1%至3%加速流失,停經女性由於荷爾蒙減少,流失速度也會加快。吳宗樵解釋,如果骨質流失過多,原本緊密強韌的骨骼變得中空疏鬆、脆弱,這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台灣屬於「骨質疏鬆症」高流行率地區,50歲以上男女骨鬆症盛行率分別為23.9%及38.3%。
吳宗樵說明,骨鬆是沉默的殺手,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以致民眾忽略其嚴重性,如果步入中年之後,駝背或身高縮水超過3公分,莫名腰痠背痛或是輕微跌倒就骨折,這些都可能是骨質疏鬆的徵兆。
值得注意的是,骨質疏鬆症導致的脊椎體骨折或髖骨骨折,都會重創健康和生活品質,全民健康保險資料顯示,在髖骨骨折患者中,有4成無法自行走路,更有2成多於1年內死亡。以王奶奶為例,醫師先以手術固定髖部骨折,改善髖部疼痛,並叮囑她必須長期補充鈣質和維他命D,治療骨質疏鬆症,延緩骨質流失速度,避免下次骨折。
為了避免發生骨折的遺憾,定期檢查骨密度、顧好骨本相當重要。吳宗樵說明,目前檢查骨質疏鬆有3種工具:(一)線上骨折風險評估,可初估未來10年的骨折機率;(二)足跟定量超音波儀器初步篩檢骨質密度;(三)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查腰椎及髖骨。
目前檢測骨質密度最標準的方法為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查結果T值若大於-1代表骨質密度正常,小於-2.5則代表骨質疏鬆,應該預防跌倒,並改善飲食。吳宗樵建議,每天至少攝取鈣質1000毫克、維生素D和蛋白質,多吃乳製品、高鈣豆製品、黑芝麻、深綠色蔬菜等。
每周至少3天於上午10點前或下午2點後,陽光不是最強烈的時段,不要擦防曬乳,至少曬太陽30分鐘,透過日曬幫助體內維生素D轉化,促進鈣質的吸收。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宗樵指出,人體骨質密度約在35歲達到高峰,此後每年以0.5至1%速度逐漸流失。(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