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痘痘留下青春疤痕 皮膚科醫師給你的忠告

5371
【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林明秀】
痘疤
▲青春痘的類型依型態而不同,林明秀醫師針對痘痘治療提出4原則及照護3步驟,並建議慎選配合治療計畫的保養品,避免愛美女性因處理不當,留下醜醜的痘疤。(圖/ingimage)

臉上的痘痘相當令人困擾,不僅青春期會長痘痘,不少女性已邁入中年還容易長成人痘;若是痘痘處理不當,不幸留下醜醜的痘疤,更會令人感到非常沮喪。

青春痘主要的病因,包括:毛囊開口角化、皮脂分泌過多、痤瘡桿菌增生、發炎反應。臨床上,青春痘的病灶分為2類,1類是非發炎性,如白頭粉刺(閉鎖型)、黑頭粉刺(開放型);另1類則是發炎性的丘疹、膿皰、結節及囊腫等。

一般來說,青春痘的病程進展為微粉刺→粉刺→發炎性丘疹→囊腫結節;然而,青春痘也可能與其他疾病產生混淆。舉例來說,白頭粉刺可能要與粟粒腫、皮脂腺增生鑑別診斷,發炎性丘疹也要考慮是否為酒糟、口周圍皮膚炎。

青春痘通常不需實驗檢查,但若有多毛、聲音低沉、雄性禿、黑色棘皮症、軀幹肥胖等,建議進一步接受實驗室抽血檢查,以排除先天腎上腺增生、腎上腺腫瘤、或多囊性卵巢等疾病。

治療青春痘4原則

青春痘的類型依型態而不同,青春痘主要發生在青春期,大約10至18歲間,通常青春期過後會改善,病灶分布臉、胸部與上背部;成人痘則好發於25至45歲的女性,容易在經期荷爾蒙變化時惡化,好發在口周圍、下巴或頸部,且對傳統治療反應不佳;團聚型痤瘡表現為融合的結節、囊腫、膿瘍,軀幹受影響程度大於臉部,伴隨許多紅色增生性疤痕。

針對青春痘的治療原則,以改善毛囊開口角化減少皮脂腺分泌減少痤瘡桿菌增生對抗發炎反應為4大重點。局部治療通常使用可溶解粉刺的外用A酸,或杜鵑花酸、水楊酸,或是抗發炎的過氧化苯、抗生素藥膏;而局部注射類固醇,則可使用於結節囊腫型青春痘,但可能產生皮膚萎縮的副作用。

青春痘的口服藥物治療則有抗生素、口服A酸、荷爾蒙等治療方式,醫師會依據青春痘嚴重程度及病人本身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口服藥物,如Tetracycline 四環素就不適合懷孕婦女或年齡小於8歲的孩童使用,因容易伴隨胃腸不適、光敏感及頭暈等副作用;而口服A酸常見副作用有口角炎、乾燥、乾眼、口乾,少數可能會發生肌肉關節疼痛、頭痛、噁心等。

清潔、保溼、防曬 照護3步驟

良好的青春痘肌照護,可減少外用藥物引起的刺激,因此慎選配合治療計畫的保養品非常重要。青春痘肌的照護可分為3步驟:

步驟1:清潔

使用溫和洗臉乳1天2次即可,清潔過後再使用外用藥物,避免過度清潔與使用鹼性肥皂,以免破壞皮脂膜。

步驟2:保溼

青春痘的藥物治療會導致表皮屏障損傷,經皮水分喪失變多及角質層含水下降,導致發炎及敏感,因此保溼對青春痘肌非常重要。

步驟3:防曬

有些青春痘的藥物治療會導致光敏感,無論是使用口服藥物、外用過氧化苯或外用A酸,都建議防曬,避免陽光曝曬及紫外線燈照射,防曬產品可幫助減少皮膚刺激及發炎產生色素沉著。

改善方式 因痘疤類型而異

青春痘常產生色素性痘疤,可使用酸類換膚、維生素導入或皮秒雷射改善。換膚對青春痘色素性痘疤及淺層凹疤很有幫助,不同的酸類換膚有其特性,例如:70%果酸的高濃度果酸刺激度大,雖可深入真皮層,但作用範圍極小;而杏仁酸刺激度相對小且溫和,有抗菌效果,但作用僅達角質層;新一代杏葡酸利用分層滲透技術,不但刺激度小,作用範圍更廣,深度可直達淺真皮層;另外高濃度三氯醋酸(TCA)也可使用於最難治療的冰鑿型痘疤,但須多次治療。

若是青春痘處理不當,常會產生增生或凹陷性疤痕,增生性疤痕為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可使用局部注射或染料雷射治療;常見的凹陷性類型為車廂型痘疤、滾動型痘疤、冰鑿型痘疤,則可使用磨皮雷射、飛梭雷射治療。我和北醫團隊2019年於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ASJ)發表整合分析論文《二氧化碳飛梭(Fractional CO2 laser)合併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使用》,對痤瘡疤痕改善具有協同作用,另外皮秒雷射透鏡藉由刺激上真皮層膠原蛋白增生、治療凹陷性痘疤也有良好的成效。

另外,磨皮也是治療痘疤很有效的方式,藉由磨皮磨去表皮及上真皮層,注射填充物及脂肪移植則可治療凹陷型疤痕,常用的填充物有膠原蛋白、玻尿酸、聚左旋乳酸、聚幾內酯(俗稱少女針)或微晶瓷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