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林小弟,某日突然不停的眨眼、裝鬼臉、噘嘴、搖頭晃腦、聳肩以及發出奇怪聲音像狗吠,家人以為中邪,於是將林小弟帶至廟裏收驚;另一位12歲陳小弟在班上成績總名列前茅,但最近一直碎碎念、不停地聳肩抖腳、躁動不安,還會無緣無故去抱陌生人。上述兩例後來經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盧英仁醫師診斷為妥瑞氏症,在給予抗妥瑞氏症藥物治療之後,症狀明顯的改善許多。
盧英仁醫師表示,臨床經驗發現,約有1成左右之患者家屬,常誤以為妥瑞氏症為中邪現象,而帶患者至廟裏收驚,延誤就醫時間;另約有2成左右的患者,多是由於學校功課壓力大,可能引發疾病潛在因子而罹病,但是家屬常以為患者是因為功課壓力大所造成的情緒問題。因此,希望能讓大眾更瞭解妥瑞氏症,以及早就醫對症治療,不延誤病情。
妥瑞氏症的發生率在每一萬人中有5-10例,男女比值約3:1。目前致病機轉仍不清楚。但與遺傳有關,妥瑞氏症的親人有較高的機率罹患妥瑞氏症。診斷主要是依照臨床診斷,病人會同時出現多種短暫、不規則、不自主的肌肉抽動(如眨眼、裝鬼臉、噘嘴、搖頭晃腦、聳肩、碰觸東西或別人等)以及不自主的發出聲音 (如清喉嚨、狗吠聲、咳嗽、擤鼻涕、吐口水、罵髒話等)。
盧英仁醫師表示,治療通常是以選擇藥物療法為主,改善妥瑞氏症患者之所有症狀。但因為妥瑞氏症兒童可能有來自被學校同儕拒絕的經驗,所以心理療法也是普遍需要的,如家長可事先列好一張清單,詳細列出照顧妥瑞症兒童可能出現的狀況,老師可在妥瑞症學童不在教室時,跟同學說明該生狀況,除可避免其他同學的恐懼猜忌外,也可讓他們暸解妥瑞症兒童所需要的幫助。
約有1/3的患者,當他們成長到青年期(女性10~14歲,男性12~17歲)的時候症狀會自動消失,另有1/3的患者會逐漸減少,剩餘1/3的患者症狀會持續一直到成人。在診斷確立後,如何讓病人及其家長、師長、朋友和社會大眾了解並接受妥瑞氏症比藥物治療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