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時節氣溫改變 小心關節犯毛病

623
【NOW健康 王國強/台北報導】
  現在已是秋冬時節了,天氣也逐漸濕寒,尤其是老人家的膝關節在這時候也特別容易出現酸痛現象,若蹲下去,會聽到關節喀喀作響,醫師提醒,別以為關節發出聲音沒什麼,這很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初期徵兆。

  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魏志定表示,關節的老化是不可抗拒的自然過程,且隨高齡化的趨勢,患者愈來愈多,最常見的部位是膝蓋、臗關節、脊椎和手指,最普遍的症狀則是疼痛。關節是承載體重最重要的關節,它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動,剛開始可能沒感覺,但當病情嚴重,關節會變形、腫脹、疼痛,功能受限、行走不便,苦不堪言,如果不及早治療,嚴重者將會使骨骼磨至缺損、甚至變形。

  「痛」是退化性關節炎最主要症狀,魏志定指出,傳統止痛藥是非類固醇的消炎藥,建議使用不要超過兩週,事實上,休息是最好的治療,建議使用護具,減輕關節負擔;如果病情嚴重,藥物治療又不能改善症狀,則可以考慮開刀。

  魏志定說明,台灣每年約有一萬六千名患者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當病人聽到需要開刀時,總會退避三舍,擔心因為輸血而感染肝炎或愛滋病,此外,輸血也可能引起過敏、發冷、發燒、溶血甚至免疫抑制作用,「如何確保輸血安全」是病人關心的議題。

  避免輸血後遺症,病人可以選擇在開刀前捐出自己的血,等到開刀時再使用,不過牽涉到複雜的技術和醫院的設備,目前並不普遍;另一種經美國FDA及國內衛生署核准、從美國引進的最新儀器,則是在關節置換手術後,放置引流管以回收自身血液,經由過濾裝置過濾收集的血液,當病患需要輸血時,可利用這套自體血液回輸系統回輸自己的血,降低輸入別人血液而產生過敏反應,同時降低感染血源性傳染病風險。

  魏志定提醒,在現代醫療技術下,退化性關節炎並不是非要開刀不可,重點是平常就要多注意、多保養,不要讓病情惡化。他呼籲病人,少做負重工作、少爬樓梯、走路慢一點、體重減一點,必要時使用拐杖來幫助行走,才能走出更好的明天。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