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多、運動少,長久下來造成體重過重,易罹患心臟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腎臟病及痛風等各種慢性疾病,所以培養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維持理想體重是維護身體健康的首要之務。
雖說肥胖不是福,但體重過輕亦非福氣,因其對疾病的抵抗力較低,易感染疾病,工作效率較差,也容易疲倦。
在門診之中常有一些人罹患所謂的飲食疾患,需要更進一步的治療,才能避免身體健康出現危機。
■厭食症族群
主要發生在10多歲至30歲的年輕女性,並且在具有完美人格特質者最為常見,但在其他年齡層的婦女、或因職業需要而必須維持體重的男性也有可能產生,例如演員、舞者、模特兒、騎師、摔角選手等職業運動員都有較高的罹患率。
很多患者在青春期面對成長的困惑、某些家庭問題、社會壓力等因素而導致厭食症的發生,也有研究學者認為這與內分泌失調有關。這類病人可能對身體形象的認知有所偏差、或因職業關係必須要保持苗條、或在家庭及感情上有與身體胖瘦相關聯的壓力、甚或是遭逢生活上的巨變,無法承受突如其來的壓力,結果造成對身材和體重相當重視。
主要症狀:十分恐懼肥胖、吃得太少、體重劇減(體重在正常標準的85%以下)、過量運動(為保持已太輕的體重)、女性月經停止、將自我價值過度建立於自己的體重或身材上、熱切為別人購買和烹調食物。
病情輕微者可在門診部接受個人認知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和家庭治療而改善其飲食及生活習慣,以幫助患者回復可接受的體重。其實,對大部分患者來說,討論他們的煩惱尤其重要,例如:男朋友、學校、過分自覺、家庭問題等等,以更正不正確的觀念和行為。
當這些基本的治療步驟無效,或患者體重劇降至威脅生命時,才須入院接受治療。住院治療的方法和非住院治療差不多,都是用飲食控制和心理治療,所不同的是在一個更有規律的環境下進行,其中大多數可以得到令人鼓舞的康復效果。
■暴食症族群
暴食症的病人,也是一種精神上的異常,他們對自我的評價過度取決於體重及身材,因此非常害怕肥胖,但是卻又有食物成癮的現象。此病症經常影響較大年齡的人士,大多數是20多歲的女性,她們自孩童時期就已屬於略胖或肥胖的一群。平均來說,每一百名女性中便會有3位受到影響。約有85%是大專程度以上的女性,且多為長期反覆在減重的人。
暴食症患者無法忍受挫折且對衝動的控制力很薄弱,會藉著強迫自己進食來逃避痛苦的問題,或者是由於重視體重而常常限制食物的攝取量,反正造成身體及精神上產生衝動,在很短的時間內狼吞虎嚥吃下大量的高熱量食品、甜食或澱粉類食物。
主要症狀:懼怕肥胖、暴食、正常體重、女性經期不穩定不規則、利用嘔吐或過量服用瀉藥、利尿劑等來控制體重。
對於這種病症,首要是幫助患者回復正常的飲食模式,其目的是保持三餐定時和穩定體重,並戒除嘔吐或捱餓的習慣。再者,專業醫療人員須為患者提供營養資料,使他們不會因體重增加過多而感到氣餒或沮喪。飲食治療方面以均衡飲食為主,減少甜食的攝取,但要攝取適量的脂肪和足夠的纖維質,維持飽足感。
可採個人或團體諮商方式,鼓勵其接受自己的體重和身材,不要長期陷入減肥的掙扎中,並找出情緒壓力的來源。提醒病人催吐並不等於減重,並且強調正確的飲食觀念,再長期追蹤評估其飲食態度。
治療的另一重要環節便是心理治療,探討患者過去或現在有可能與飲食失調相關的事宜及其他個人困難之處。假若暴食症患者合併罹患憂鬱症的話,可能需要使用抗憂鬱藥物。
(本專欄與台中市快樂列車協會、好事聯播網兩單位合作,每周五下午2點在FM90.3好事903電台「健康樂活族」節目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