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也會得老年病---關節炎!?就讀國中的皮皮愛打籃球,日前手指紅腫熱痛,腫得像蘿蔔、甜不辣,眼睛紅痛,休息一段時間仍未好轉,輾轉到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就醫,才確認罹患「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合併葡萄膜炎。家人無法置信,國中生竟也會得老年人才有的關節炎。
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楊曜旭解釋,關節炎非老人家的專利,青少年與兒童所罹患的「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屬於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疾病成因不明,可能是免疫系統異常,造成細胞發炎攻擊關節。
根據「台灣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與葡萄膜炎研究」報告顯示,全台發生率為每年每十萬孩童有4.93人,平均疾病盛行率為每十萬孩童有33.8人。臨床從一歲多的幼兒到國、高中生都有,高峰期分別發生在4歲及10歲。
「不只關節疼痛,眼睛也出現症狀」楊曜旭指出,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患者,自體免疫系統攻擊全身各器官,如攻擊眼睛,會造成視力受損,視野縮小,併發葡萄膜炎、青光眼及白內障。
楊曜旭提到,由於患者正值國高中發育期,不少家長在孩子發病初期,當成「轉大人」的生長痛,放著不管。有的則是積極給孩子吃人參、靈芝進補,補出一堆問題,發炎反應加劇,加速關節破壞。
楊曜旭解釋,成長痛多發生在晚上,時間不長,孩子還會希望家長按摩疼痛處。但關節炎患者關節腫痛難忍,根本不會讓人碰,且起床會有「晨僵」症狀,氣溫劇烈變化,關節也會疼痛,家長可輕易分辨。
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的黃金治療期為首次發病一年內。楊曜旭警告,如未及早就醫治療,恐導致關節變形,比一般人矮小,形成「長短腳」,嚴重可能造成終生殘疾,侵犯其他器官,引起心臟發炎,家長切莫輕忽。
楊曜旭說,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早期發現,第一線可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與疾病修飾藥物,若合併使用仍控制不佳,可申請生物製劑,需事前審查。與成人的風濕性關節炎不同的是,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患者,若掌握黃金治療期,預後較佳。
▲根據「台灣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與葡萄膜炎研究」報告顯示,全台發生率為每年每十萬孩童有4.93人,平均疾病盛行率為每十萬孩童有33.8人。(圖/ingimage)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