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病情嚴重時,也會有失智的現象,而失智症嚴重時,也會出現動作的障礙,但基本上兩種疾病治療方向大不相同。(圖/ingimage)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氏症日,門諾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志弘提醒,帕金森氏症與老人失智症的症狀類似,差異處為腦部退化部位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民眾應仔細觀察家中老人肢體動作,釐清病情。
帕金森氏症是由英國醫師帕金森氏首次發現,此病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作為紀念。王志弘說明,帕金森氏症雖與失智症都屬於腦部的退化性疾病,但兩者在病理上卻不相同。
帕金森氏症引起腦部退化的部位,主要是基底核與腦幹,表現出來就是肢體活動困難,如:顫抖、肢體僵硬、動作緩慢、步態不穩等。失智症引起腦部退化的部位主要是掌管記憶功能,因此病人容易健忘,搞不清楚時間或者地點、忘了如何算錢,嚴重時連自己的親人都不認得。
當然,帕金森氏症病情嚴重時,也會有失智的現象,而失智症嚴重時,也會出現動作的障礙,但基本上兩種疾病治療方向大不相同。
王志弘醫師解釋,帕金森氏症通常是發生在50歲後,但臨床上,較易發病的年紀是介於65至85歲間,但還是有30多歲,年紀輕輕就發病的記錄。帕金森氏症形成的原因目前並不清楚,有些研究認為可能和環境因子有關,少數患者則反映了遺傳因素。無論發病原因為何,一旦確診為帕金森氏症,一定要配合要使用藥物控制,延緩病情惡化。
雖然目前治療並無法停止腦部退化,僅以改善症狀為主,但至少可以讓患者的活動力盡量與正常人相當,提高生活品質。王志弘醫師提醒,病患家屬應該鼓勵帕金森氏症的患者多運動,減緩肢體的僵硬,改善動作協調度,一般如太極拳、氣功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由於患病者通常情緒較為憂鬱,家人也應給予鼓勵打氣,多多支持與關懷,穩定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