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幼兒便秘,引發「滲便」!孩童常吃精緻食品,容易缺乏纖維及水分;更有些人沉迷電視電玩,竟錯過上廁所的時間。就讀幼兒園的五歲恬恬,身上經常散發糞便異味,讓人誤以為他無法自我控制大小便,就醫檢查發現,恬恬是因長期便秘導致大腸受到擠壓,將接近肛門口的糞便「硬擠」出來。
馬偕醫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魏晉弘表示,經由X光的檢查,發現恬恬的大腸看起來明顯較大,一度懷疑滲便是先天性巨結腸症所造成,但經一連串檢查後確認,滲便的元兇是便秘。爾後透過「腸道管理」的衛教,以藥物治療和飲食行為指導,終於獲得改善。
魏晉弘醫師指出,一般嬰幼兒開始接觸副食品後,常見偶發性的便秘,若便秘次數太頻繁,解便困難,滲便情況嚴重,便需要接受積極檢查,除了照X光和大腸攝影,家長需要依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表」,紀錄孩子每天的糞便型態,以了解便秘的嚴重度。有時還需進行脊椎檢查,以排除脊椎功能受損或腫瘤影響所造成的便秘。
嬰幼兒便秘,家長應協助「腸胃管理」。魏晉弘醫師解釋,腸道管理是透過人工灌腸及藥物,以避免患者滲便和大便失禁的發生。一般食物消化後、進入大腸24小時後即可排便,但大腸蠕動異常者,可能花上二天,透過一天一次灌腸,將大腸裡的糞便清乾淨,便能免於便秘引發滲便與失禁。
部份家長擔心經常運用灌腸方式解決便秘,恐造成日後依賴問題,魏晉弘醫師提到,目前醫學文獻並未發現這方面的問題,請家長放心。但瀉劑使用方式可能因人而異,最好由醫療團隊評估,也有賴完整的飲食和排便記錄輔助參考,才能確認其效果。
馬偕營養醫學中心台北營養課課長蔡一賢說明,兒童便秘常與吃太多精緻加工食品,因而缺乏足夠纖維及水分有關,有些孩子甚至因為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進而錯失如廁時間造成便秘。
蔡一賢建議家長,為孩子準備食物時,應掌握「新鮮水果、煮熟的豆類與蔬菜、全穀類、益生菌食品、足夠水分與適度運動」等六大原則,以避免孩子便秘加劇,阻礙生長發育。
▲魏晉弘醫師指出,一般嬰幼兒開始接觸副食品後,常見偶發性的便秘,若便秘次數太頻繁,解便困難,滲便情況嚴重,便需要接受積極檢查,除了照X光和大腸攝影,家長需要依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表」,紀錄孩子每天的糞便型態,以了解便秘的嚴重度。有時還需進行脊椎檢查,以排除脊椎功能受損或腫瘤影響所造成的便秘。(圖/ingimage)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