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時序進入春季,但近來早晚氣溫差距多達十度,常讓人真很難決定衣服該穿多還是少。部分民眾因為身體受不了氣溫劇烈變化,還出現了眩暈。日前就有一名40歲中壯年男性突然感到頭昏、天旋地轉,聽力也出現衰退,所幸有所警覺緊急就醫,經藥物治療後症狀終於緩解。
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表示,眩暈症患者在門診中比率不低,許多患者因為眩暈伴隨噁心、嘔吐,就以為自己是不是中風或罹患腦癌,不過眩暈症成因並非腦部發生問題,而是由內耳血液循環不良所引起,其中常見的包括梅尼爾氏症及頸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
由於內耳構造為蝸牛體及三半規管的組成,其中蝸牛體主司聽覺。至於三半規管則主管平衡,這三個半規管互為垂直且其內充滿淋巴液,經由人體及頭部的移動,管內淋巴液振動而刺激管內之神經,於是產生方位、速度、轉動的感覺。一旦淋巴液分泌過多或排出不易時,則內耳淋巴腫脹而壓迫神經就會發生眩暈的現象。此時,若頭部的轉動幅度過大,則更容易發生眩暈的症狀。
世上首位發現內耳病變的醫師就是梅尼爾氏,因此許多人凡有眩暈、耳鳴、重聽等症狀,都俗稱為「梅尼爾氏症」。其特性為天旋地轉而且會併發耳鳴、重聽等症狀,也因此被視為內耳三半規管病變之代名詞。
李宏信醫師補充說明,除內耳病變外,尚有供應腦部顱底血液的頸椎基底動脈若發生病變時,也會出現眩暈、不平衡、嘔吐等現象。但這類眩暈情況顯少併發耳鳴、重聽等症狀,實屬腦部病變的警訊,如腦中風、腦瘤等之前兆,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而現代人飲食中鹽分攝取過量,也可能引發眩暈症。李宏信醫師表示,鹽分過多容易造成體內液體增加而使身體組織浮腫,容易造成內耳淋巴液的排出困難。又有人因為工作壓力、過度緊張等因素,造成血管過度收縮及阻塞,易導致內耳血液循環差,養分進不到內耳,就會造成內耳神經萎縮壞死,於是也會有眩暈、重聽、耳鳴等情況發生。
多數眩暈症都可透過藥物控制獲得改善。家醫科醫師李政道表示,除了接受藥物治療,日常飲食低鹽、低糖、低脂也很重要,加上生活作息規律,適度減少工作壓力,氣溫變化劇烈時作好保暖,都有助降低眩暈發生,也能遠離日後心血管疾病的罹患機會。
▲ 世上首位發現內耳病變的醫師就是梅尼爾氏,因此許多人凡有眩暈、耳鳴、重聽等症狀,都俗稱為「梅尼爾氏症」。其特性為天旋地轉而且會併發耳鳴、重聽等症狀,也因此被視為內耳三半規管病變之代名詞。(圖/ingimage)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