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每年近兩萬件 台灣醫病關係問題多

240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
醫療糾紛每年近兩萬件 台灣醫病關係問題多
▲統計發現,超過兩成五醫療糾紛原因為醫病間風險溝通沒落實,專業資訊不對等。受害民眾為取得病歷,高達二至三成曾遭刁難,更有六成民眾質疑,拿到的資料不齊全,甚至疑似被改過。(圖/ingimage)

 醫療糾紛頻傳,受害民眾日益增加,但案件成功起訴或民眾勝訴,卻相當低,平均只有10%。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上午召開記者會,執行長劉淑瓊指出,民眾遭遇醫療糾紛,往往陷入「關鍵證據取得難、溝通協商陷阱多、諮詢鑑定沒管道、專業資訊不對等」四大苦情,立委應優先立法建立醫療糾紛處理機制,徹底解決醫病共同困境。

 劉淑瓊表示,台灣每年至少有1萬8000名醫療過失受害者求助無門,或不知如何爭取權益。每年浮上檯面400多件醫療糾紛訴訟,只是冰山一角。絕大部分受害者求助無門。

 醫改會針對近一年來醫療傷害申訴民眾電訪調查發現,民眾遇到醫療糾紛,往往陷入「關鍵證據取得難、溝通協商陷阱多、諮詢鑑定沒管道、專業資訊不對等」四大苦情中,難以維護應有權益。

 統計發現,超過兩成五醫療糾紛原因為醫病間風險溝通沒落實,專業資訊不對等。受害民眾為取得病歷,高達二至三成曾遭刁難,更有六成民眾質疑,拿到的資料不齊全,甚至疑似被改過。最後只能請出衛生局,或選擇告刑事,靠檢察官取得完整病歷。

 許多醫院雖然設有溝通申訴管道,卻因授權不足,流於形式,近六成民眾申訴無解。部分醫院更藉故拖延處理申訴,一旦拖過刑事追訴期六個月,態度丕變,甚至出現誘騙病人簽下和解書,要脅病患放棄處理醫糾等情況。

 劉淑瓊強調,九成八受害民眾最需要的幫助是提供專業的醫療諮詢,幫忙釐清醫療問題,提供醫療鑑定,而九成四申訴民眾希望政府能協助進行行政調查。但醫界在遇到其他家醫療糾紛病人時,往往不願正面提供第二意見,幫忙釐清,而衛署醫審會只接受法院委託鑑定,迫使病患家屬必須透過訴訟才能獲得鑑定。

 劉淑瓊認為,當立委與政府努力在醫療法82條去刑化上為醫師脫困之時,應更優先為醫療糾紛建立處理機制,提供客觀鑑定機制和公平調處補償的辦法,根本上解決醫病的共同困境。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