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太營養,小心不但營養過剩,還會出現「膽結石」!雙和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周碩渠提醒,40至50歲是膽結石的好發族群,應注意飲食控制,發病時及早就醫檢查,勿聽信偏方延誤治療。不過隨著飲食西化,愈來愈多20、30歲的年輕人也有「膽結石」問題。
周碩渠醫師表示,肝功能異常、膽管狹窄、細菌感染、攝取過多膽固醇、暴飲暴食、長期節食,這些都可能使得膽汁成分改變或變得濃稠,形成「膽結石」。以往東方人「膽色素結石」多,現在則是「膽固醇結石」比率增加。
現代人吃得「太營養」,尤其體型肥胖者,常攝取高脂、高糖食物,這也使得膽固醇結石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此外,民眾若長期節食,可能會因進食少,膽囊不收縮、膽汁不流動,產生結晶,容易有結石現象。
膽結石常見症狀是右上腹部疼痛,不少人誤以為是胃腸出問題。也有患者痛及肩胛骨、後背,甚至出現盲腸痛、左邊或牽引的心臟痛,或出現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部脹氣、發燒、黃疸......等症狀。周碩渠醫師提醒,如果民眾經常飯後悶痛、刺痛,應該懷疑罹患膽結石、盡早就醫治療,
周碩渠醫師指出,「藥物」對於膽結石的治療結果不佳,無症狀者應定期追蹤觀察,但若三天兩頭就感到疼痛,建議及早以「腹腔鏡摘除膽囊」治療。如果患者為糖尿病、心臟病的長者,即使無症狀,也可先考慮以手術治療,不需等到症狀嚴重再開刀。
為避免結石上身,周碩渠醫師建議,民眾飲食時要遵守定時定量、少量多餐,忌暴飲暴食,應多攝取低糖、低脂、低膽固醇和高纖維食物。避免全脂牛奶、乳酪、全脂優格、奶油、雞蛋、肥肉、產氣蔬果、辛辣食物。
對於坊間流行利用蘋果汁、檸檬汁混合橄欖油、瀉鹽等方法「化石」,周碩渠醫師警告,結石超過0.5公分,就不太可能通過0.1公分的膽管排出去。大量食用油脂,恐怕引發膽囊劇烈收縮,反而讓結石卡在膽管,可能引發「膽囊炎」。民眾若有症狀,最好及早,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