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遲緩不能症 美食當前竟無法下嚥

2237
【NOW健康 李逸華/台北報導】
食道遲緩不能症 美食當前竟無法下嚥
▲ 李宜霖醫師解釋,食道的主要功能是讓食物從口腔順利運到胃袋中,但罹患「食道遲緩不能症」的患者,下食道括約肌處的「抑制性神經元」功能喪失,使得下食道括約肌持續收縮無法放鬆,造成食物堆積在下食道而導致嘔吐、逆流......等現象,最主要的症狀包括吞嚥困難、胸痛、嘔吐、胃酸逆流等。(圖/ingimage)

面對一桌子的好菜卻「食不下嚥」,其痛苦實在讓人難以接受。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宜霖醫師指出,「食道遲緩不能症」十分罕見,相關的醫療訊息卻非常貧乏,目前已知這類疾病會導致食道病變、過度緊縮、使入口的食物幾乎無法到達胃袋,使得患者無法吞嚥、產生胸痛。

 一名62歲男性罹患了「食道遲緩不能症」,多年來,飽受食道遲緩、無法吞嚥之苦。過去曾接受過「外科手術」與「氣球擴張術」進行治療,但仍未見明顯改善,吞嚥時,食道有如卡住一顆雞蛋、無法吞食,即使勉強吞下去,也會感到非常疼痛。

 李宜霖醫師解釋,食道的主要功能是讓食物從口腔順利運到胃袋中,但罹患「食道遲緩不能症」的患者,下食道括約肌處的「抑制性神經元」功能喪失,使得下食道括約肌持續收縮無法放鬆,造成食物堆積在下食道而導致嘔吐、逆流......等現象,最主要的症狀包括吞嚥困難、胸痛、嘔吐、胃酸逆流等。

 傳統主要是透過透過藥物治療、肉毒桿菌注射、氣球擴張術,氣球擴張術等治療,其中又以氣球擴張術為主,約7成患者可獲得改善,但有不少患者恐將出現穿孔風險,不過這些手術只能暫時恢復正常、需要反覆治療。然而,還有一種「肌肉切開術」,九成病患都能有效治癒,不過缺點是傷口大、術後會疼痛,多數患者不願接受。

 李宜霖醫師表示,目前較新的治療方式為「經口內視鏡肌肉切開術」,其具有低侵入性和外科手術的作用。手術過程是經由口腔,將內視鏡伸到食道處,並於內視鏡的引導下,利用電子刀在食道黏膜下層做一通道、進行肌肉切開。這項手術的優點為身體表面無傷口、復原較快、禁食時間短、維持時間長,對罕見食道遲緩不能症患者而言,真可說是一大福音。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