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急性冠心症的治療,以氣球擴張術和裝設心臟支架為主,若發現血栓,則會配合使用血栓吸除導管將血栓先行移除。由於施行氣球擴張術有血管再狹窄機率高的困擾,使得號稱能有效解決再狹窄的塗藥支架,成為目前主要治療趨勢。然而,塗藥支架雖然解決了再狹窄的問題,背後卻隱藏著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和發生晚期血栓的危機。因此患者在選擇心臟支架治療時,應先了解自己身體條件限制並與醫師詳細溝通,做出正確選擇。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吳道正表示,平均來說,裝設非塗藥支架的血管壁內皮細胞層,可在約四至八週內完成修復;而塗藥支架所塗抹的抗癌藥物會抑制內皮細胞增生,使得部份病患的血管壁內皮細胞層在經過二至三年後,仍無法修復完成。因此,醫師建議裝設塗藥支架的患者至少需服用一年以上抗血小板藥物,來避免高致死率的晚期血栓發生,歐美部份醫師甚至要求患者終身服用抗血小板藥物。
根據目前某些研究報告指出,相較於西方人的低抗藥性,有近三分之一的東方人對抗血小板藥物具有抗藥性,即便持續按時服藥,仍會有血栓的發生。因此患者不應認為價格高就是好,而需考量本身條件,從安全與效果並重的角度選用適合自己的支架。
吳道正醫師解釋,目前支架種類很多,若患者無法配合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藥或對藥物具有抗藥性,則可與醫師討論其他支架選擇。以生物活性塗層支架為例,支架上塗覆的一氧化氮物質可促進血管內皮增生,使得內皮細胞修復時間縮短,幾乎沒有血栓困擾,患者也不需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且歐洲研究顯示,生物活性塗層支架臨床上發生再狹窄機率及心臟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皆與塗藥支架不相上下,能為需要裝設心臟支架的病患提供另一種選擇。
醫師呼籲,心臟支架裝設需考量因素很多,例如患部血管大小、是否罹患肝硬化、胃腸道疾病或對抗血小板藥物有抗藥性等。因此,患者不該一昧以價格決定,應與醫師討論合適支架特性,並充分了解裝設後可能產生的風險,以免一旦裝上需終身服藥,影響生活品質,甚至面臨晚期血栓威脅才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