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切口人工水晶體復元快 白內障治療新趨勢

672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微切口人工水晶體復元快 白內障治療新趨勢 
  白內障成因有許多,除了老化關係,因為車禍或遭到鈍器傷害,以及被尖銳物品刺傷,也有可能變成外傷性白內障,隨著年齡的增加,四、五十歲後,水晶體會慢慢發生硬化、混濁而漸造成視力的障礙,白內障也是發生在老人身上最感困擾的眼科疾病之一。白內障早期的症狀可能有視力模糊、色調改變、怕光、眼前黑點、複視、晶體性近視等,晚期症狀則為視力障礙日深,最後只能在眼前辨別手指或僅剩下光覺視力。

  早期常使用的白內障手術包括針撥法與囊內摘除法,以及目前還在使用的囊外摘除法,由於近年白內障手術的進步,尤其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配合儀器與人工水晶體材質的研發進展技術精進,效果較佳、術後恢復較快,讓白內障病患獲得比以往更好的結果,大多數的病人若無其他慢性疾病等特殊問題,讓白內障患者在視力改善的程度都相當不錯,可重拾清晰新視野的優質生活。

  在過去幾年,白內障的手術方式得在眼球上切一個大傷口,患者需要打麻醉藥,然後將水晶體摘除,手術後不能用力、低頭,甚至不能揉眼睛。眼科醫師李德孝表示,但由於手術技術的進步、高科技儀器的使用以及人工水晶體材質的改進,使得現今白內障的手術方法也進步許多。

  目前人工水晶體種類很多,已廣泛使用在治療白內障,這種手術是在角膜附近劃一個小切口(1.8mm-3.2mm),將一個微細的探針伸入眼內以超音波乳化,吸除混濁的晶體,再植入適合個人的人工水晶體。而人工水晶體材質必須有更高的生物相容性,才能在眼內與其他組織和平共存,因此它的材質和植入方式也愈來愈先進,讓白內障的患者,手術後重見清晰視界。

  目前國內外使用的新式手術方式為「微切口的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MICS)」,此種手術方式,早在1967年即開始使用,但直至1986年,由近代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才因儀器的改良、手術的進步漸漸趨近微切口。李德孝表示,這種手術方式是採局部滴眼麻醉,只需要開一個直徑1.8毫米的傷口,然後將1毫米以下的超音波探頭深入眼球內,利用探頭快速的震動頻率,將晶核乳化成碎片,然後吸除乾淨,即可將微切口人工水晶體置入,不但安全性增加,效率也提高了。

  新式的白內障手術產品除了已經將白內障手術切口標準降至2毫米以下,新式可摺疊超薄微切口的人工水晶體有許多特點,包括傷口小、一體成型、鏡片與固定的夾角呈10度、鏡身有360度直角邊、鏡片有三種尺寸,採取四隻腳設計,更提供前所未有的5點固定,不會產生歪斜,使視力穩定,以及雙面非球面設計與零像差等,可以減少炫光、光暈及像差等發生機率,全方位後鏡面屏障防止續發性二次白內障,效果不錯。

  不過李德孝醫師提醒所有病患,在進行任何一個眼科醫療步驟之前,患者須先與專業醫師充分的溝通,清楚的告知醫師本身的眼睛狀況及需求,和所期望術後的結果,進而得到共識,才能達到最佳的視力品質。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