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年紀最小紀錄 置入雙心室同步心臟節律器

1016
【NOW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創年紀最小紀錄 置入雙心室同步心臟節律器 
  擴張性心肌病變是兒童心臟移植最常見的病症,也是好發於嬰兒期後心臟衰竭的主因,馬偕醫院日前為一名罹患擴張性心肌病變的幼童施以「雙心室同步心臟節律器」置入術,創下國內年紀最小經皮下靜脈置入雙心室同步心臟節律器的病例。

  現年11歲的小雅在1歲時因心雜音合併生長遲緩而轉診到馬偕醫院,當時的她體重明顯不足,位於同年齡小孩的第三百分位以下,經心臟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小雅的心臟肥大而且收縮力不良,並合併有瓣膜回流的現象,醫師診斷小雅罹患的是擴張型心肌病變。

  馬偕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黃浩魁表示,擴張型心肌病變是最常見的心肌病變種類,大多原因不明,有可能是因為感染之後所引起的(如克沙奇病毒等),也有些是藥物、家族遺傳或繼發於系統性疾病所引起。

  擴張型心肌病變會導致心室擴大及心肌收縮力的下降,臨床症狀包括生長遲緩、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肝臟腫大及脈搏微弱等心臟衰竭的徵象,治療上則採取藥物治療及長期追蹤為主。

  小雅在歷經八年藥物治療及追蹤均無法恢復正常功能,體重不足及體力不佳的現象亦未有具體改善,經醫療團隊評估後,在馬偕醫院小兒心臟科與馬偕醫院心臟內科的共同合作下,小雅在快9歲時接受了經皮下靜脈置入「雙心室同步心臟節律器」。手術後二年多來,心臟衰竭情況已有顯著改善,不但心臟明顯縮小,體力變好,體重也恢復同年齡孩童的水準。

  馬偕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崇烈表示,某些病人由於心臟在因衰竭而擴大的過程中,會產生心臟內各腔室及心肌本身電氣及收縮不同步等問題,若沒有藉由外在醫療器材的植入及矯正,病人的症狀會更加惡化,心臟結構也會被改變。

  傳統上,針對原因不明的擴張型心肌病變以藥物治療為主,如給予強心劑以增強心肌的收縮力、給予利尿劑及血管擴張劑或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製劑等來減少心肌負荷等,過去若病童的心肌收縮力持續下降且心臟衰竭無法控制時,心臟移植是唯一的方法。

  洪崇烈說,「雙心室同步心臟節律器」是近年發展出的心臟衰竭治療方式,經由體表的靜脈系統將三條電極導線分別延伸進入病人的右心房、心室及左心室系統,藉由和皮下電源產生器做連結,可以適當地調整、矯正心臟各腔室內的不協調運動及電氣傳導不同步,對此類心臟衰竭的病人來說,治療率可以高達七成。

  由於此項治療須將電極導線穿進複雜的靜脈系統,手術複雜與困難度極高,對靜脈內管徑較小或是未成年的病人尤其困難,甚至有極高比例會需要藉由外科開胸手術來植入,而在醫療團隊的努力下,小雅以非開胸方式成功完成手術並恢復迅速,代表這種治療方式在小病童身上已有突破。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