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症治療新突破 基因篩檢避免用藥副作用

2907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與中研院團隊
▲台大醫院與中研院合作發現,抗甲狀腺藥引起無顆料性白血球症副作用基因。

許多女生都有甲狀腺機能亢進問題,必須長期吃藥。但臨床發現,10%病人使用後會產生皮膚發癢得副作用,嚴重者甚至引起無顆粒性白血球症致死。國內研究團隊找出藥物引起白血球症副作用的二大基因,日後只要病人檢出有基因,可改變服藥策略,避免憾事發生。

研究團隊主持人台大教授張天鈞表示,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是十分常見的疾病,在人口中約為千分之三,特別好發於女性,女男比約4至5比1。病人先使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若持續反覆發病,可使用放射性碘治療,若仍無效或有結節,甚至是甲狀腺癌,則可考慮手術。

張天鈞指出,雖然使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已好幾十年,但約有一成病人在服藥後皮膚發癢,而更嚴重的是引起無顆粒性白血球症(agranulocytosis),白血球嚴重減少,抵抗力變弱,細菌感染致死。

為了研究這一無法預知的副作用,研究團隊透過國衛院、科技部的研究經費挹注,終於找到抗甲狀腺藥引起無顆粒性白血球症副作用的基因,HLA-B*38:02 和HLA-DRB1*08:03。

張天鈞說明,帶有HLA-B*38:02基因的服藥病患,發生無顆粒性白血球症風險為未帶有此基因之服藥病患的21.48倍。帶有HLA-DRB1*08:03基因者,風險為未帶有該基因者的6.13倍。若病患兩種基因都有,風險為未帶有這兩個基因者的48.41倍。

張天鈞表示,研究團隊已經申請專利保護。未來在技轉後,將可預先為病人檢驗。若病人檢驗出有這兩種基因,將改變服藥策略,改用其他交感神經阻斷劑及鋰鹽後即開刀治療,以避免發生無顆粒性白血球症的嚴重藥物副作用。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