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急診醫學會常務理事王宗倫醫師說明急性心肌梗塞診斷步驟。
「偽正常」心肌梗塞,心電圖也難發現!56歲、有心臟病史的林先生,日前胸痛送急診,但心電圖正常,準備出院時,醫護人員意外發現他心肌旋轉蛋白T檢驗值一下從10飆升到78,原來是超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偽正常化」。所幸急診醫師緊急進行心導管治療,才救回一命,化解可能的醫療糾紛。
根據亞洲急診醫學會議ACEM最新研究指出,運用「高敏感心肌旋轉蛋白T檢驗」方式,只要1小時就能確認急性胸痛病患是否心肌梗塞,進而給予治療,排除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讓病患免於等待、不確定的心理焦慮,改善急診室擁塞及醫病關係,減少醫療不必要成本。
台灣急診醫學會王宗倫醫師表示,急性心肌梗塞常伴隨明顯胸痛症狀,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病患若有急性胸痛症狀,應在90分鐘內至醫院急診部門進行檢查,確認是否有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並給予合適治療。
「心肌梗塞的發作診斷,對於急診部門醫師是艱鉅的挑戰!」王宗倫說,按醫療指引,急診收到胸痛患者後分秒必爭,要迅速確認患者缺血性胸痛,或10分鐘內完成心電圖檢查、心肌旋轉蛋白檢驗、高階心臟影像檢查等四項要件中的二項,才能確診急性心肌梗塞,立即手術。
王宗倫指出,比起心電圖,心肌旋轉蛋白T檢驗更能精準分辨心絞痛及非ST段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及早確認心肌梗塞的發生。高敏感的心肌旋轉蛋白T檢驗只需要1小時,就能判斷75%以上的急性胸痛症狀病患是否會發生急性心肌梗塞。
台灣急診室「塞車」嚴重,病患人數多,醫師人數不足,醫療資源有限,醫療糾紛頻傳。王宗倫認為,新的檢驗方式可一定程度紓解急診室壓力,減少醫療糾紛,改善醫病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