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顯示,經常做跳躍性運動者,如排球、籃球,髕骨肌腱病變發生率高達50%。(圖/ingimage)
今年美國職籃NBA的開幕戰,台灣之光林書豪因膝蓋髕骨韌帶斷裂而退場,令人遺憾。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丁睿宇指出,就算不是運動員,一般人也可能髕骨肌腱斷裂,若跌倒時,人向後倒,重心不穩就可能髕骨韌帶斷裂。
丁睿宇表示,髕骨韌帶位於髕骨的下方,負責股四頭肌與脛骨的連接,股四頭肌幫助我們進行強力的膝蓋伸直運動,除此之外,股四頭肌也負責在走路的時候,協助髖關節屈曲和穩定骨盆;運動時,股四頭肌扮演重要的角色,跳躍降落、短跑、快速改變方向,及下坡之際,提供身體減速的能力。
臨床顯示,經常做跳躍性運動者,如排球、籃球,髕骨肌腱病變發生率高達50%,屬於常見的運動傷害,所以髕骨肌腱病變又稱為「跳躍膝」,而髕骨肌腱斷裂常發生於40歲以下進行突發性跳躍動作時,例如:打籃球時,急速暫停、立定跳投,或排球跳躍扣殺等。
相較之下,在平地慢跑就不會增加髕骨肌腱受傷的危險,不過,下坡慢跑時,股四頭肌就必須進行頻繁的離心收縮,此時將增加髕骨肌腱受傷的機率。
丁睿宇觀察,髕骨韌帶病變容易發生在男性、有過膝部受傷病史、股四頭肌無力與柔軟度不佳、膕繩肌過緊者。至於髕骨韌帶斷裂的高風險族群還包括糖尿病、肥胖、副甲狀腺亢進、慢性腎衰竭、類固醇使用、特定抗生素使用的病人等,建議這些族群務必提高警覺。
在治療髕骨肌腱病變上,以復健運動為主,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之下,進行正確的肌肉收縮訓練,以達到恢復功能和預防再度傷害的效果。除了運動以外,體外震波治療、注射治療都有其治療的效果。一旦髕骨肌腱斷裂,需視嚴重程度決定治療方法,如果完全斷裂就須接受手術,且術後持續復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