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童染困難梭狀桿菌 哥哥捐糞救活他

4898
【NOW健康 黃于庭/桃園報導】
整理糞便純化萃取示意圖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腸胃科副教授陳建彰表示,「糞便腸道菌叢移植」的第一步為過濾糞便中的雜質,再純化、萃取。(圖/長庚醫院提供)

臭臭大便竟也可以拿來救人。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日前完成國內第一例兒童「糞便腸道菌叢移植」個案,5歲男童感染「困難梭狀桿菌」,抗生素治療無效,性命垂危,最後靠著11歲哥哥的30公克新鮮糞便拯救生命,神奇治癒。

該名男童因為誤食冰箱裡的強鹼液體,喝下之後,食道嚴重灼傷、胃部組織受傷,家人緊急將他送至急診、住院治療,期間狀況不斷,除了菌血症,又疑似感染黴菌,治療相當棘手。

出院後1個月,男童又出現狀況,腹部腫脹、疼痛,還出現血便、腹瀉、體重減輕等症狀,腹圍一度超過60公分,有如冒出一顆小西瓜,為此再度住院,病菌篩檢確定感染「困難梭狀桿菌」,以致腸道發炎,合併毒性巨結腸症。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腸胃科副教授陳建彰指出,目前治療「困難梭狀桿菌」感染以抗生素為主,最後一線藥物為萬古黴素,如果連這個藥物都沒有效果,就無藥可用。

經過評估後,最後決定採用「糞便腸道菌叢移植」,家屬也同意。陳建彰認為,這「合乎環保以及自然」,糞便來源為病童11歲的哥哥,由他提供30公克新鮮糞便。

陳建彰表示,「糞便腸道菌叢移植」的第一步為過濾糞便中的雜質,再純化、萃取,製作成腸道菌叢混合物,加入生理食鹽水後,透過大腸鏡以及病童胃造口,灌入男童的大腸、直腸。

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教授邱政洵解釋,「糞便腸道菌叢移植」就像是搬家的概念,將良好且多樣化的腸道菌叢搬至另一個人的腸胃系統中,增加好菌,藉此殺死壞菌,進而治療疾病。

陳建彰說,糞便移植的隔天,小病童腹部消腫,大幅降低腹瀉頻率,食慾也變好。2周後篩檢發現,病童腸道菌叢中好菌變多,幾乎恢復到正常菌相,連續3次糞便追蹤檢查,也已無「困難梭狀桿菌」蹤跡。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