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吃鍋陷阱多 不節制血糖恐超標

3690
【NOW健康 黃于庭/台北報導】
吃火鍋
▲火鍋隱藏著許多陷阱,只要放進食材,煮了之後,清湯都變濃湯,熱量驚人,而麻辣鍋湯頭的熱量更是破表。(圖/ingimage)

冬天是吃鍋的季節,但在放縱口慾,養肉、養脂肪的暗黑時節,醫院門診發現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明顯增加,有一位輕熟女連續吃了一周的小火鍋,而使得血糖異常,已達糖尿病標準,且三酸甘油脂超過正常值的4倍多。

據統計,冬天最受歡迎的食物就是火鍋,國人平均一年至少吃15次火鍋,全台一年共吃掉3億鍋,儘管美味誘人,但食材烹煮後,清湯變成濃湯,以致於高鈉、高油脂、高普林,引發水腫、高血壓以及痛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鈞鎧表示,當血糖及血脂過高時,容易造成血管狹窄,以致血液供應不足,此時,身體容易疲倦、四肢循環變差,輕者容易疲累、嗜睡,嚴重者可能造成腦部及心臟缺氧。

一位38歲上班族吳小姐最近常覺得頭暈疲勞及手腳痠麻,原本以為只是天氣變冷及工作太勞累,但越睡越累,在朋友建議下至新陳代謝科就診,抽血檢測顯示,空腹血糖已達糖尿病標準。

進一步詢問生活形態、飲食習慣,才發現是火鍋惹的禍!台北陰雨不斷,氣溫變低,下班後就懶得煮菜,於是約了朋友吃鍋,或是自己一個人享受小火鍋,以為火鍋湯底不油,只要少吃肉、多吃菜,應該很健康,沒想到卻讓自己血脂異常。

張鈞鎧建議民眾吃火鍋時,要掌握「4大原則」:(一)湯底選用清湯,利用蔬菜水果或昆布,搭配小排或雞肉去皮熬煮使用,盡量不喝煮過其他食材的湯。(二)精選食材,挑選瘦肉片、青菜、菇類、豆腐,避免選擇加工餃類及內臟。(三)麵條、冬粉、玉米、馬鈴薯、芋頭、南瓜、山藥等都屬於醣類食物,糖尿病病人應限制攝取量,一餐總量不超過一碗為主。(四)盡可能享用食材原味,減少沾料使用,如需要醬料可考慮薄鹽醬油及蘿蔔泥,減少額外負擔。

最後,張鈞鎧提醒,國人吃火鍋首重湯底,種類相當多,但不管哪一種,只要放進食材,煮了之後,清湯都變濃湯,熱量驚人,如果是麻辣鍋湯頭,熱量更是破表。對於火鍋隱藏的許多陷阱,民眾千萬別誤踩地雷,以免帶給身體過多的負擔,損害自身健康。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