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駕駛工時長 過勞問題危害交通安全

4161
【NOW健康 夏亞凡/台南報導】
藍凡耘醫師
▲藍凡耘醫師表示,在職業醫學上,「過勞」會增加心血管病的風險。(圖/成大醫院提供)

今年(106年)2月發生的賞櫻團翻車事件,引起大眾廣泛討論,也讓職業駕駛員工時過長及過勞問題又再度浮上檯面。成大醫院職業及環境醫學部醫師藍凡耘表示,在職業醫學上,過勞會增加心血管病的風險,但在此之前,長時間工作就可能造成疲勞問題,如職業駕駛員開車打瞌睡,就有可能導致重大交通事故。

藍凡耘說明,長時間工作造成的疲勞包含生理層面的「想睡覺」與心理層面的「失去繼續(投入)工作的動力」。生理上想睡覺時,腦部活動和眼睛的反應會變慢,血壓、呼吸速率、心律、腎上腺素都會減少,甚至開始打瞌睡。以駕駛員在國道行駛中打瞌睡為例,僅要4秒,就能讓車輛在110公尺的距離間完全失控,十分危險。

何謂打瞌睡?藍凡耘解釋,這種4至5秒的短暫淺眠在學術上稱為「微睡眠」,一般工作者打瞌睡可能會造成工作效能降低、自身受傷或產品瑕疵,但在醫療、運輸業等行業,打瞌睡就可能危害到他人安全或造成災害。藍凡耘補充,據澳洲研究發現,當駕駛員連續17小時不睡覺,發生車禍的風險與酒精血中濃度達每100毫升0.05克(0.05%)的駕駛員相當。

至於所謂的過勞,在醫學上特指因為工作超時或其他壓力因素,如長期月平均加班時數超過45小時,隨加班時數之增加,其心肌梗塞或是腦中風等腦心血管疾病發病之相關性則增強。在職業醫學上,藍凡耘說,以「睡眠剝奪」理論來看,這是因工作占去太多時間而缺乏足夠的睡眠,才會促使心血管疾病的發作與惡化。

藍凡耘醫師指出,據最新發表在《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的文章顯示,與日本相較,台灣的過勞認定個案比例僅為日本認定過勞的0.42倍,然台灣勞工月平均工時較日本勞工多出約20個小時,顯示台灣實際個案認定有低估情形。

最後,藍凡耘提醒,勞動部職安署與全台各地的專業醫療場所有相關合作,北部如台大醫院、榮總,中部如中醫藥大附設醫院、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南部如成大醫院的「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東部如花蓮慈濟醫院。舉凡所有勞工職業傷病的認定、諮詢和傷病勞工的復工及工作調整事宜,都可尋求相關管道取得協助。

》》立即加入【NOW健康/健康傳媒】FB粉絲團,掌握健康資訊零時差!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