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
胃鏡與腹腔鏡雙鏡除腫瘤 完整保留胃功能且術後恢復快
癌症新知 / 胃癌3165由於家屬曾聽鄰居轉述胃部手術後恐產生嚴重脹氣,影響後續喝水、進食,起初患者也擔心術後會發生同樣併發症,所幸醫療團隊採用胃鏡及3D腹腔鏡同步協作進行微創手術,不但術後當天就順利排氣並下床行走,術後第2天就恢復正常飲水進食,並在術後4天順利出院。 -
武俠導演張鵬翼因胃癌病逝 胃癌8成是胃幽門桿菌患者
癌症新知 / 胃癌3395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指出胃癌好發於50歲以上年齡族群,男性居多,且年長者罹患萎縮性胃炎機率較高,而萎縮性胃炎被認為與胃癌有關聯。因胃酸分泌量較少,當胃部黏膜發炎受損並且持續反覆進行,長久下來,胃腺體會逐漸消失或者被小腸型的上皮細胞所取代,導致萎縮性胃炎及小腸化生發生,後續也有很大的機率會進而發展成胃腺癌。 -
胃切半40年後解黑便竟罹癌 殘胃癌發生率高出常人6倍
癌症新知 / 胃癌4172一般外科主任葉俊杰指出,所謂殘胃癌是胃癌的1種,是指胃或十二指腸良性疾病,而切除部分的胃達5年以上,由剩餘的胃發生的原發性癌症,據統計殘胃癌佔胃癌的1%~5%,好發於男性,平均發病年齡約65歲。 -
新手媽媽產前産後持續貧血 健檢震驚可能與癌有關!
癌症新知 / 胃癌3177在醫師的建議下安排無痛舒眠胃鏡檢查,檢查過程中赫然發現胃部有1處明顯的潰瘍性腫瘤,經切片病理檢驗後確診罹患低惡性度的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oma),且有幽門桿菌感染。 -
胃癌初期難發現、進程快! 常見4個小毛病是警訊
癌症新知 / 胃癌3169胃癌位居台灣10大癌症發生率的第9位、世界癌症死因的第2位。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家輝指出,胃癌好發於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惡性貧血、胃腺瘤性瘜肉以及嗜鹽醃、煎炸、炙烤,煙燻魚、肉和高香料食品者,由於罹癌初期沒有特異性症狀,因此易忽略脹氣、食慾不振、疲倦、體重減輕等警訊,但胃癌進程快,若等到出現嚴重症狀才就醫,病情多已延誤。 -
食慾變差一吃就飽竟是胃癌末期! 醫師:胃癌可以預防
癌症新知 / 胃癌4903多年來,我國胃癌發生率和死亡率皆居高不下,平均每年胃癌新增人數都維持在近4,000人左右,108年國人十大死因資料,胃癌共奪走2,379人生命,平均每天有6.5人死於胃癌。 -
嘔吐無食慾竟檢查出胃癌 有這些症狀與習慣的人要注意
癌症新知 / 胃癌4111台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陳家輝醫師,考量嚴重的營養不良將影響治療成效,先以腹腔鏡進行胃腸改道,提升營養狀況,再安排化療、放療縮小腫瘤後,再執行根除性的「次全胃切除及淋巴擴清術」,曾先生狀態恢復良好、恢復進食,目前定期回診追蹤。 -
老是胃脹、胃痛吃不下 你以為消化不良可能是胃癌末期
癌症新知 / 胃癌4276日本大學醫院(日本大学病院)消化器病中心醫師池原久朝表示,胃癌初期是在胃壁內表層黏膜的異常細胞,接著不斷越深越廣增殖,根據不同深度可稱做4種型態,發展到最後變成革囊胃(或稱皮革胃),由於早期癌細胞在胃黏膜,不會聚集在1塊,而是像沙粒般廣範圍分布,因此早期發現有一定困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