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減重門診創始於民國八十九年六月,由我進行籌劃約一年才試辦成功。在當時的時空背景,可以合法使用的減重藥物只有PPA一種,一般都需要配合營養衛教與體適能訓練,才能達到理想的減重成果。有許多民眾私自購買泰國減肥藥來吃,結果造成肺部纖維化、肺衰竭的後果。減重門診的設立,在大醫院還是罕見,當時的醫學界觀念,尚未將「減重」視為一個獨立專科,也沒有正式的減重專科訓練,所以創辦減重門診,可要有很大的勇氣。(2015-01-27 文/趙世晃醫師)
我的減重門診創辦之初,還被少數友人嘲笑是「不務正業」。原因是我原是一般外科專科醫師,曾經致力器官移植與內分泌外科的研究,從背景上看來似乎離「減重」這議題遠了些。其實我與減重是有很深厚的淵源,第一,我的博士班指導老師—陳楷模教授,他就是國內減重手術(胃間隔)的權威醫師,我在二十年前跟他開刀,對付一些大胖子,便有了初期的臨床經驗。後來從事內分泌外科研究,跟隨廖廣義教授與陳維昭教授作腸道與靜脈營養的研究,對於營養代謝的涉獵,也立下很深厚的基礎。基於這些淵源,我提起勇氣創辦減重門診。
減重門診的前身應該是與烏日農會合辦的「減重訓練班」,那是在八十八年暑假,我們為二十幾個烏日農會家政班學員開的減重課程。每個禮拜六下午三個鐘頭的營養衛教與體適能課程,把學員操的累乎乎的,最好的成績是一個月減十五公斤,在沒有使用藥物的狀況下,這個成績是非常傲人的。而當我看到那些學員因為減重成功而散發出來的自信與快樂,我深深受到感動,我當時才領悟到,幫人減重與幫人治病一樣,可以讓病人更健康、更快樂,絕對是醫師們不遑多讓的職責。
在本院創辦減重門診前兩、三個月,北部劉伯恩醫師因為「雞尾酒減重」,而把新聞炒得火熱。「雞尾酒」的意思就是「綜合處方」的意思,他結合不同藥物的作用來替病人減重,包括PPA食慾抑制劑、Theophyllin脂肪酶活化劑、纖維錠,交感神經興奮劑、澱粉酶抑制劑、新陳代謝促進劑、瀉劑、利尿劑等合併處方幫病人減重。我覺得這種創意很好,可以加速減重的成效,減少減重時生理的不適感(例如:嚴重的飢餓感),讓初期的好成績來鼓勵病人持續減重,達到良性回饋的理想。所以初期的減重門診亦是採行「雞尾酒減重」的模式,只是我們強化了營養衛教與團體監督的機制,果然一砲而紅,在中部地區造成很大的成功。
回想當年創辦減重門診的經過,真是點滴在心、令人緬懷。當初營養科在劉懿瑱總技師的帶領下,為減重工作衝鋒陷陣、無怨無悔的奉獻,更是減重門診試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今,我們的病人次已超過數萬,普遍得到很好的評語。幫人減重的經驗是很滿足、欣慰的,因此這幾年來,我愈加堅信減重可以令人健康、令人美麗,幫人減重更是一種莫大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