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

開車族白內障 手術可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率

849
▲中老年人、尤其是高度近視患者,屬於白內障的高好發族群,一旦發現視力下降,甚至已不符合駕照標準時,切勿冒險開車上路。(圖/ingimage)

 

55歲的陳先生,每天固定路線開車上下班20多年。最近1、2年,視力減退,雖仍看得見,但與周遭車子物體距離的把握度變差,發生了好幾次小擦撞,夜間路標也愈來愈不清楚,開車開得心驚膽跳。到眼科診所檢查才發現原來雙眼都產生白內障,視力掉到只剩0.4。所幸經過白內障手術之後,雙眼視力順利恢復至1.0,眼睛變明亮、視線變好了,陳先生現在又可以安心地開車出門了。(2018-08-23 文/中壢双眼明眼科診所院長 張鈞凱醫師)

白內障與交通事故

年過50歲之後,我們眼睛裡的水晶體會開始老化,慢慢產生白內障。早期白內障會造成視力些許下降、減少對比敏感度、夜間視力退步與眩光程度增加,此時病人可能仍自覺看得到,繼續開車上路,殊不知此時對於道路指標的反應已經下降,光線不足時視線與路況的掌握度也變差,發生車禍的機率開始悄然上升而不自知。

2001年《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雜誌報告了1篇調查論文,提到白內障引起的對比敏感度下降,會大幅提升駕駛發生車禍的機率。研究期間發生車禍的駕駛人,因白內障造成對比敏感度下降的機率是沒發生車禍駕駛人的6倍,即使只有單眼白內障也仍有2.7倍之多。

手術減少車禍機率

由於白內障手術後,病患的視力多能得到相當的改善,對於開車這種極端仰賴視力的工作影響自然不小。2008年《Injury Prevention 》期刊就有1篇綜合分析指出,白內障手術後,可以降低約88%的開車困難度。例如術後我們有更清楚的視力、更寬廣的視野、對比敏感度上升、夜間視覺品質改善、行車反應的速度也大幅提升,再再都顯示了能降低開車的風險與提升行車安全。

今年(2018)6月眼科雜誌《JAMA Ophthalmology》刊登了加拿大的1篇大型研究,該論文統計了加拿大安大略省接近56萬位65歲以上有白內障的老年駕駛,發現這些人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前的3.5年中,平均每年每1000人會發生2.36 次車禍,接受了白內障手術的1年後,車禍發生機率則下降到平均每年每1000人發生2.14次。

這篇研究中車禍機率的計算,是指駕駛人車禍後被送到急診治療的次數,如果該老人只是乘客,或是路人被撞,則不列入計算。由此可知,由於白內障手術的施行,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地區,每年可因此減少約123次嚴重車禍的機率,對於醫療系統的負擔與年長駕駛人生命財產安全的保障,不可謂不大。

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該研究發現雖然手術後1年內車禍機率下降,不過在剛手術完的頭1個月反而是小幅微升的,原因可能是視力突然進步產生過度的自信、或者還在術後視力恢復的適應期,又或是仍有些殘餘度數尚未矯正。所以提醒各位剛接受完白內障手術的病人們,千萬不要因為術後視力進步就急著開車上路,手術完至少等待1個月的恢復期,至視力穩定之後再開車,才是安全之道。

駕照換發新規定

附帶一提,由於中老年人眼疾的機率多,其中又以白內障為大宗,所以我國自102年7月起規定,年滿75歲以上駕駛人,每3年需體檢更換駕照1次;若是年滿60歲以上之職業駕駛人,則需每年體檢換照。

目前對於駕照的視力規定,是雙眼裸視需達0.6以上,且單眼需0.5以上;或矯正後雙眼視力達0.8以上,且單眼需0.6以上。視野左右兩眼需達150度以上且夜間無夜盲症情況。所以感覺自己視力退步的駕駛人,務必及早檢查,及早治療,免得臨到換照體檢時,才赫然發現自己不合格,徒增困擾。

另外,近年來由於高度近視人口上升,高度近視患者產生白內障的年齡常常提早到45至55歲之間,無形之中也大大增加了這個族群行車上路的危險性。所以如果是近視度數超過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患者,務必每年定期眼科檢查,萬一視力已不符合駕照標準,也切勿心存僥倖,儘早治療改善後再上路,才是負責任的用路人行為。

汽車是許多人生活或工作上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中老年人尤其是高度近視患者,屬於白內障的高好發族群,記得要每年定期檢查眼睛,一旦發現視力下降,甚至已不符合駕照標準時,便需儘早做白內障手術治療,恢復視力,一方面改善自己的開車視力水平,一方面減少發生車禍的機率,更間接保障了其他用路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此文:

我要發問

  • 稱呼:

  • Email:

  • 連絡電話:

  • 發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