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耳中風

耳鳴之苦有藥醫 耐心服藥莫放棄

耳鳴之苦有藥醫 耐心服藥莫放棄
1282
▲耳鳴可視為是內耳中風的病症,常在秋冬季節交替之際發作。(圖/ingimage)

 

電視模仿秀鼻祖的資深藝人鄧志鴻,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三年來飽受耳鳴之苦,晚上如果不吃藥就很難入睡。事實上,飽受耳鳴困擾的民眾為數不少,許多初期耳鳴的病患,病情不嚴重也不影響生活,誤以為就不必治療,甚至有人以為耳鳴即使治療也無效。耳鼻喉科醫師表示,耳鳴主要的治療方法就是長期服藥,直到耳鳴不響為止,並且務必將誘發耳鳴的病因做良好的控制,以期治本。(2010-11-05 NOW健康 張舜燕/台北報導)

 

罹患耳鳴的病人,經常自述自己處於魔音穿腦、昏昏暈眩的痛苦狀態,為何他們會聽到環境沒有的聲響呢?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表示,耳鳴是內耳異常所引起的,觀察內耳的結構,有蝸牛體及三半規管;而蝸牛體主司聽覺,三半規管則掌管人體平衡。一旦病人出現內耳血管中的血液循環不良或血管阻塞,組織缺血而導致內耳神經萎縮或破壞,內耳發生異常放電而產生聲響,讓病人聽到外在環境沒有的聲音,耳鳴因此發作,經常併發頭昏或不平衡。

 

除了少部分是頭部外傷或長期噪音所導致,耳鳴可視為是內耳中風的病症,常在秋冬季節交替之際發作。由於血管病變是日積月累所形成的,病人若曾有呼吸道感染或自體免疫疾病,或是有貧血、血壓不穩、血管栓塞等血液疾病,包括高血脂、高血壓的患者,都可能是內耳中風的高危險群,平時需要特別留意健康。另一方面,除了老化、血管阻塞,緊張壓力、疲勞焦慮、睡眠不足或用腦過度,也可能引起反射性的血管收縮,造成內耳組織壞死而神經萎縮,因此出現鬧轟轟的耳鳴聲。

 

耳鳴若不治療,血液中的營養供應長期不足,將造成內耳組織缺血,而加速內耳神經壞死或萎縮,使初期耳鳴惡化,甚至演變成重聽、耳鳴。目前藥物是治療耳鳴最主要的方法,用藥有三大類:通暢血管、神經營養及低劑量的鎮定劑。治療原理是將三類藥物搭配使用,期能通暢血管、活化神經,並且調節內耳的淋巴液,抑制血管度過收縮。李宏信強調,由於內耳神經屬於人體末梢,位於耳朵深處被骨骼所包圍,血液營養進入相當困難,需要更長時間的輸送養分才能發揮作用,因此修復速度也顯得比較緩慢。一般病人約需服藥三至六個月才能發揮藥效,並建議患者應耐心服藥,直到症狀改善為止,切忌自行停藥。

 

耳鳴初期的聲響通常不大,很容易被環境噪音所掩蓋,所以只會在夜深人靜之時被病患察覺。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當病人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能聽到時,這表示聽力神經受到破壞的程度已不輕,可能會併發重聽,甚至有耳聾之虞,必須立刻就醫治療。另外,正視耳鳴是糾纏不休的一種頑疾,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預警症狀,譬如腦瘤、腦血管病變或血管阻塞瀕臨中風等,病患必須提高警覺,千萬不可等閒視之。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我要發問

  • 稱呼:

  • Email:

  • 連絡電話:

  • 發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