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耳疾病

耳鳴非小事!恐伴隨暈眩、重聽 醫揭內耳3大疾病關聯

1240
▲李宏信醫師提醒,三高是造成內耳血液阻塞的原因之一,不過仍有其他因素可能會讓內耳受傷,進而產生耳鳴、暈眩或聽不見的症狀,例如外力傷害、長期處於噪音環境等。(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你是否曾在夜深人靜時聽到嗡嗡的耳鳴聲?1名48歲的中年男子,因長時間忽視耳鳴症狀,嚴重時甚至會產生暈眩、天旋地轉,需躺在床上休息超過半天才可能稍微恢復,因此常不敢外出,讓他的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經檢查才發現是罹患了「內耳疾病3兄弟」3大病症。(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 2022-12-20)


耳鳴、暈眩、重聽 內耳3大病症哪裡出問題?


耳鼻喉科權威醫師李宏信指出,耳鳴暈眩重聽是常見的「內耳疾病3兄弟」。耳朵的結構從耳界(肉眼可見的耳朵部位)向內延伸,可以分成外耳、中耳以及內耳3大區域。內耳位於中耳的上方、旁側,內耳的構造長得像個蝸牛體,也如同蝸牛般有觸角形狀,內耳蝸牛體呈現出3個觸角狀稱為「三半規管」,也就是蝸牛體的部分受了傷,便會產生暈眩感。


李宏信醫師舉例,可以舉起你的手掌,折起拇指與小指,比出數字3的樣子,這就像是內耳蝸牛體的基本樣態,而蝸牛體受傷的部位不同,引發的症狀也會不一樣。若疼痛處在3個手指處,也就是三半規管的部位,那麼就會引發頭暈、暈眩的病症;如果疼痛處位於手掌處,也就是蝸牛體部位,則會產生耳鳴;而若是蝸牛體嚴重血液阻塞,那麼就會造成重聽。


內耳血液阻塞不可輕忽 這些族群要特別注意


李宏信醫師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中耳容易受傷的情形,想像在手指頭上綁橡皮筋,時間一久血液過不去,手指組織就會因此發黑疼痛、壞死。內耳部位也相同,若血液因為阻塞而漸漸無法抵達內耳部位,內耳組織便會逐漸萎縮,進而產生眩暈症;若血液阻塞狀況相當嚴重,則會重聽甚至失聰。因此常見年紀較大者、耳朵血液循環不通暢,或因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糖尿病等,常因血管病變、頸動脈狹窄、脊椎腦底動脈血管過度收縮等,造成內耳血流不暢通的病患,最容易犯病。


李宏信醫師特別提醒,三高是造成內耳血液阻塞的原因之一,但仍有其他因素可能會讓內耳受傷,進而產生耳鳴、暈眩或聽不見的症狀,例如:車禍撞到頭部,外傷力道造成內耳構造受損,或因巨大的聲響如鞭炮、煙火、爆炸聲,以及長時間處於施工或機場等噪音環境,都有可能傷及內耳。


除此之外,有些病毒也會影響到內耳的健康,像是也有新冠肺炎的患者發生嗅覺與吞嚥困難的狀況發生,或是耳朵部位若長了因病毒引起的皰疹,病毒入侵內耳,同樣可能對聽力產生影響。李宏信醫師補充,自律神經過度興奮,時常生氣、過勞、睡眠不足者,內耳功能也可能被破壞。


耳鳴症狀依輕重程度分4級 把握黃金治療期就醫


許多耳鳴患者在症狀出現的初期因為還沒有明顯的病徵,因此時常隱忍、擱置,直至症狀愈發嚴重才就醫,可能因此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李宏信醫師為此建立一套自我檢測評估法,將耳鳴症狀由輕至重分為以下4期:


▸第1期:夜深人靜才聽到耳鳴聲。
▸第2期:整晚都能聽到耳鳴聲。
▸第3期:除了整晚都受耳鳴聲困擾之外,偶爾白天也會聽到耳鳴聲。
▸第4期:整天都有明顯耳鳴症狀。


李宏信醫師建議,當出現第1期症狀時就可以就醫做基本檢測,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而當症狀已經明顯進入第3、第4期,就已屬嚴重期,千萬別期待耳鳴症狀會自行趨緩而消失,應盡快就醫治療。

分享此文:

我要發問

  • 稱呼:

  • Email:

  • 連絡電話:

  • 發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