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幸孕女子力 李怡萱醫師)
每個月都來報到的“好朋友”——怎樣才是好月經?
理想狀況下,月經平均約28天就會來一次,但是這種教科書般規律的狀況其實只有少數女性可以擁有;一般而言月經週期在28+/-7天內都算正常,也就是說在21天~35天都是可以接受的。而月經的持續天數大約落在3~7天之間,量正常大約在5~80毫升之間。月經量每個人都不一樣,而且實際要測量非常麻煩,但是從使用衛生棉的量還有自己的生理狀況可以大致判別;最簡單的觀察方式就是和自己平常作比較,若沒有明顯的增減或不適,基本上應該不致於有太大的問題。
通常在經期的第一天量比較少,通常是點狀血絲或咖啡色分泌物;到第2~3天,月經的量會變多多,然後又逐漸減少。正常女性量多時平均2~3小時更換一片衛生棉,一天約換6~8片;經血顏色鮮紅、無大量血塊、沒有太重的腥味,也沒有伴隨其他症狀,就算是健康的月經。
好朋友怎麼變成”壞月經“?
生活中很多因素都可能會讓月經變得不規則;不正常的生活作息、熬夜、壓力、情緒、體重增減、飲食營養、過度運動、抽煙、疾病、藥物等等,都可能會影響荷爾蒙,進而改變整個生理週期。若是偶爾一兩次不正常其實可以先觀察,改善生活作息,不需要太過擔心;但若是不正常的狀況一直持續,可能就要小心這是身體給妳的一個警訊喔~
異常的”壞月經“ 可以從月經的週期(頻率,持續時間),月經的質量,還有伴隨的症狀來做簡單的分辨:
月經週期異常
・月經週期過短:也就是月經次數過多(頻率太多),週期少於21天就來一次月經;主要原因內分泌異常導致濾泡期或黃體期過短,或是不排卵性的異常出血。
・月經週期過長:也就是月經次數過少(頻率太少),週期超過35天,甚至2~3個月來一次;大多見於內分泌異常,例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是慢性不排卵的狀況;另外壓力,過度減肥,其他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及腎上腺功能異常,高泌乳激素血症等等。
・月經期過長:經期超過7天以上,若合併經血量過多可能是子宮肌瘤、肌腺症、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等狀況;若是經血量正常或偏少但時間拖很長有時候是子宮內膜息肉、輸卵管水腫、感染、或其他內分泌異常等情況。
・月經週期不規則或是週期前後異常出血:大多見於黃體機能不足,或是大腦下視丘-腦下垂體荷爾蒙分泌異常,或者卵巢本身排卵功能異常。此外,其他慢性疾病如甲狀腺機能異常、糖尿病及營養不良,有時也會造成異常出血。
青春期少女在初經來時,因大腦的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軸還不成熟,荷爾蒙分泌不穩定,最常出現月經不規則的情形,有可能久久不來,或是來了卻停不了、經期拖很久等等狀況;此外,課業壓力、過度減肥、作息不正常等,也都是少女月經不規則的常見原因,通常如果檢查沒有其他異常的病變,大部份不需要藥物治療;只要放鬆心情、作息正常後,週期就會逐漸規律了。
經血量異常
・經血過多:一天要更換10片以上或是常常經血量很大有血塊,伴隨貧血頭暈的症狀;常見於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肌腺症、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甚至子宮內膜癌等狀況。
・經血過少:一天只需換少於2片衛生棉,甚至經血只有幾滴,經期1~2天就結束等;最常見的原因是曾經做過人工流產造成子宮內膜基底層受傷,或是手術或感染後子宮腔沾黏;另外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造成子宮內膜萎縮或是甲狀腺功能低下也會有這種狀況。
伴隨症狀—經痛
・原發性經痛 (Primary dysmenorrhea):定義上指的是沒有明確的病理性疾病造成的經痛。典型的情況是在月經來第1~2天就開始,有腹部痙攣和下腹疼痛的狀況,通常疼痛感較輕微,或是伴隨噁心、嘔吐、腹瀉、頭暈、頭痛症狀。通常年紀稍長或懷孕生產過後症狀會自然減輕甚至消失。
・續發性經痛 (Secondary dysmenorrhea):定義上指的是有器質性的病變造成的經痛,最常見的病因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骨盆腔發炎或沾黏、少數子宮肌瘤等,大部分患者會於月經來前1~2週就會開始感到疼痛,持續到出血停止後幾天才慢慢緩解,嚴重的話甚至經期結束經痛仍持續;除了經痛之外,也可能伴隨經血量大、經期裏急後重感、性交疼痛等等症狀。除此之外,這類的患者發生不孕或是流產的機率也比一般女性高出許多;因此是需要積極處理治療的。(延伸閱讀:子宮內膜異位症與不孕的關係)
伴隨症狀—經前症候群
經前症候群其實屬於身心症的一種,通常是開始於黃體期後半期(月經前一週左右),並且隨著月經來潮後漸漸消退。一般好發於25-35歲間的女性,約5至8成女生會有這方面輕、中度的困擾;其相關的臨床症狀超過一百五十種,通常也不見得是每次月經週期都會出現。較常見的心理症狀有情緒不穩、憂鬱、易怒、躁動、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等,嚴重者甚至可能有自殺傾向。生理症狀則可能有疲倦、腹痛、乳房脹痛、頭痛、心悸、噁心、四肢水腫等。
經前症候群的診斷以臨床表現為主,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的定義,經前症候群須符合連續三次月經週期,且在月經來前五天,無論是心理或生理上,患者有上述至少一種症狀,並影響到日常生活表現,才會做出這個診斷。
經前症候群原因錯綜複雜,由於大部份發生在月經週期的黃體期中,所以長久以來都認為這與體內荷爾蒙的變化有關係。但是究竟是什麼樣的內分泌失調造成經前症候群,目前還沒有完全的了解。最近研究發現,可能和醛類脂醇(Aldosterone) 、女性荷爾蒙、黃體素、腦內神經傳導物質這些內分泌有關。另外,營養不均衡(高脂肪或糖鹽過多)、維他命B6不足、甲狀腺內分泌失調、鈣質缺乏、身心壓力、睡眠不良、環境污染等,都可能影響經前症候群的表現。
治療目標在於症狀緩解,症狀輕微者可使用非藥物治療,中重度的症狀,則需要藥物治療。對於經前症候群的治療,有下列幾種方式:
自我照護
1.生活型態的改變及飲食調整:因為經前症候群是一種週期性的症狀,因此到了接近症狀發作的這段時間,應該避免攝取咖啡因、戒菸、規律的運動與營養補充(每天可加服1000毫克鈣片及50毫克維他命B6等),以及充足的睡眠;平時則避免高脂肪、太鹹、過甜、及生冷食物。
2.運動療法:每週至少三次以上,30分鐘左右的有氧運動最佳。
3.身心放鬆法:例如冥想吐納、指壓按摩、肌肉放鬆法等等。
4.每日症狀記錄表:藉由自我深入了解認識,並利用認知行為技巧,控制身心穩定度。
西醫藥物治療
・口服避孕治療,但須在有經驗的婦產科專科醫師評估後進行。
・抗焦慮劑:焦慮不安、煩躁易怒症狀,使用短期及低量的安全鎮定劑,是可以考慮的。
・抗憂鬱劑:某些神經傳導物質失調,如血清胺等,和嚴重經前症狀候群或經前不悅症有關;針對血清胺的藥物在高劑量時,可做抗憂鬱劑;低量時,對經前症狀療效頗佳。這些藥物既安全又少副作用,無上癮危險,每日低量服用一陣子,再改成有經前症狀出現時再服用。是目前經前不悅症的首選有效藥物。對於嚴重的經前焦慮症可能需要以藥物持續的治療幾個星期以上,再觀察臨床上的治療效果。
中醫治療
中醫常用於治療經前症候群的藥物有柴胡、益母草、當歸、芍藥及消遙散等等,但千萬不可自己隨便到藥房抓藥或是聽信偏方,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辨證論治,針對個人體質給予適當的處方,才不會藥不對証,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傷身。
女性每個月一次的生理期,不單只是代表有沒有懷孕,更是反映自身健康狀態的關鍵指標!多多注意「好朋友」的狀況,才能過的健康又美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