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

中醫內外用藥通穴道 痔瘡女找回暢快人生

中醫內外用藥通穴道 痔瘡女找回暢快人生
1517
▲桃園振元中醫診所羅永欽醫師表示,痔瘡又稱「痔核」,是肛門內側的靜脈叢充血,有時會發生血栓或輕度感染。(圖/ingimage)

 

你有過「馬桶坐不住」的苦惱嗎?36歲張小姐是粉領上班族,因長期內痔排便不順。隨著病情惡化,內痔越來越腫,排便時常被擠出來,往往要蹲著很久才能排便,令她疼痛不堪。為解決內痔隱疾,張小姐到健保診所求治,要在男醫師面前脫褲檢查,讓她好生尷尬,且醫師建議她先接受藥物治療,若效果不理想,就要開刀。(2016-04-18 NOW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一聽到要開刀,張小姐心中涼了半截。因為一位親戚痔瘡開刀後,在床上趴了1、2周,傷口痛了1個多月,生活及情緒大受影響。經朋友介紹,她得知中醫治痔瘡可免開刀,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前往就診。經中醫師把脈問診,給予專治痔瘡的中藥粉及外用藥膏,並接受穴道治療。用藥1周後,她發現痔瘡開始縮小,1個月後露出在外的痔瘡都消失了,排便越來越輕鬆。


痔瘡分為內、外痣 延誤治療將影響直腸


桃園振元中醫診所羅永欽醫師表示,痔瘡又稱「痔核」,是肛門內側的靜脈叢充血,有時會發生血栓或輕度感染。一般臨床上痔瘡分內痔、外痔,通常以齒狀線為分界,發生在齒狀線之上稱為內痔,之下稱為外痔。


痔瘡依據嚴重程度由輕至重,臨床上各有不同的症狀。第一度症狀較為輕微,內痔的痔核會膨出在肛管內。一旦解便時痔核可自行縮回,視為第二度。若痔核需用手推回則為第三度,通常發生在症狀較嚴重者,只要一用力或過度疲勞就會發生。一旦痔核永久脫出就進入第四度,會有直腸飽脹感,造成排便不順。


研究指出,痔瘡的誘因包含懷孕、遺傳、便祕或腹瀉、長久站立或端坐姿勢、門脈高壓(肝硬化)。罹患痔瘡常見的症狀有肛門出血、痔核脫出、肛門處搔癢感、疼痛、便祕、感染或潰瘍。民眾自覺有症狀,應及早就醫治療。


門診常見許多患者罹患痔瘡卻羞於啟齒,自行買成藥服用但效果不彰,最後痔瘡從內痔變外痔,不得不開刀治療。手術治療痔瘡效果快,但復原期間長,患者需長期忍受肛門傷口疼痛不適。部分患者因體質問題,還會產生肛門縮小的後遺症,這些問題往往讓民眾抗拒積極治療。


中醫治療痔瘡免脫褲 免開刀


中醫經多年臨床試驗,在痔瘡治療上帶來重大突破,研發出療效良好的純中藥配方,以及消炎消腫外用藥膏。中醫透過把脈詳細診察與痔瘡發生有關的穴位,利用治療棒打通阻塞的穴道。


門診經驗顯示,接受打通穴位搭配內服外用中藥治療的痔瘡患者,八到九成在1個月後可見效,痔瘡像皮球一樣慢慢消風,排便順暢,出血的情形減少。少部分體質特殊或症狀較嚴重的病人,回診進行二次治療,皆能改善或康復,患者滿意度高。


羅永欽醫師提醒,透過中醫消痔的優勢是可透過把脈診斷,治療免開刀也免脫褲,對於有難言之隱的患者特別是女性,是非常適合的治療選項。痔瘡治療期間,辛辣油炸飲食都要忌口,不要熬夜,有助緩解痔瘡發炎腫脹、加速復原。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我要發問

  • 稱呼:

  • Email:

  • 連絡電話:

  • 發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