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議員遭不當監聽,喚起社會大眾對白色恐怖的疑慮。不過,除了擔心監聽的白色恐怖,民眾還應提高警覺,因為身體皮膚也可能有白色恐怖,冒出圓形斑塊,一旦確診為白斑症,讓人苦惱不已。(2013-11-05 NOW健康 王宇仁/台北報導)
白斑症的特徵是皮膚上有多處界線分明的白色斑塊,一般好發於臉部。聶美華中醫師表示,初期白斑症的外觀多呈現新皮般的粉紅色,且約只有硬幣或指甲般的大小,為圓形或橢圓形,其實這時並不難治,只是容易被輕忽,一旦拖到斑塊變白,擴大呈不規則狀,相對來說就較難治療。
初期白斑症容易與許多皮膚病症狀混淆,如兒童臉頰、額頭、印堂上經常出現的花斑癬;中老年人手、腳、胸、背常出現如米粒大小般的老年性白斑;因微血管供血不足所導致的減色斑(貧血痣)等,都是容易被誤認的斑塊。
聶美華中醫師表示,其實民眾也不需大過擔心,只要留心觀察,還是能分辨其中的不同。首先,白斑症幾乎都發生在臉部,不像老年性白斑常長在手腳或軀幹,也不會像花斑癬一樣一摳就產生皮屑。另外,白斑症的部位皮下仍有血管分布,一摩擦就會發紅,這與減色斑(貧血痣)變白的情況不同,當然也不會像粘膜白斑一樣長在粘膜表面。
聶美華中醫師指出,白斑症之所以讓人害怕,主要在於人們對白斑症的認知多屬無法治癒,令人灰心,但其實早期白斑並不難治。另外,由於白斑會擴散,影響外觀,特別是容易被他人誤認為是皮膚傳染性疾病,導致人際關係疏離。此外,由於目前西醫在治療上多使用光照、類固醇、維他命補充劑,只能抑制或是給予安慰劑,不能根治,也因此讓許多患者陷入恐慌甚至放棄治療。
對於誘發白斑症的原因,目前西醫主張是因貧血、肝或甲狀腺功能出問題,或是因營養不良、外傷及曬傷所導致。而中醫則認為白斑雖然生在皮膚,卻是一種內臟症,是因為五臟功能不佳,才會引起皮膚色素流失。可針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因病因證施治,如調理氣血、祛風扶正、活血通絡、解毒清熱等,方法多樣。
目前中醫透過辯證論治,在治療上配合四季,改變藥材,一般常見用來治療白斑症的中藥包括紅花、白芷、夏枯草、浮萍、決明子、沙參、紫草根、五味子等。值得注意的是,孕婦及血小板功能差的人不得以紅花入藥。臨床觀察,白斑症療程約需2個月才能見效,但因為時間較長,許多患者都會中途放棄,但其實只要耐心用藥,都能逐漸改善。
聶美華中醫師提醒,要預防白斑症的產生,平日應避免使用含有螢光劑的洗衣清潔劑,不吃添加漂白劑以增加賣相的加工食品,同時少用含有美白成分的化妝保養品。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過度補充維他命C會使體內銅離子下降,酪胺酸脢減少,也會引起白斑,建議適度攝取即可。
透過日常飲食調理,其實也能預防白斑。聶美華中醫師表示,胡桃能補腎健腦,建議平日可取胡桃果肉1兩,白米、糙米或五榖米2兩,煮成五榖飯取代一般米飯;或取黑豆2兩、花豆3兩,熬煮成湯,喜歡吃鹹的就添加排骨,喜歡吃甜就加入黑糖或蜂蜜;亦或是取乾黑木耳15克泡開,枸杞10克,加入黑糖或是未去殼的龍眼乾,夏天約10粒、冬天約20粒,熬成枸杞木耳湯飲用,也是不錯的選擇。